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空闲时刻读老庄

来源:作者:张强时间:2017-03-08热度:0

 一天下午,我去学屋接女儿。由于女儿值日的原因迟回学屋,她坚持做完作业再回家。我只能等她。阳春三月,但春风轻拂,室外,仍有几丝寒意和料峭。我倚坐在门外的楼梯一旁,默默地等待着女儿。没有带书本不能看书,但是带了读书笔记,利用等待的空隙,我便翻看着读书记录。第一页就是关于读老庄的文章记录,向下翻读。忽然脑海闪过作家张炜老师说的话:作为读书人如果不读老子、庄子的书不能称为读书人。兴趣倏忽而来,越发关注笔记中关于老庄的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庄子,名周,东周战国宋国人,著有《庄子》。老子、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老子》《庄子》是中国哲学体系最完备而意义最精彩的两部书。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无何言哉?”这是《老子》一书的主旨。

  老子思想精华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无名:老庄都是把宇宙看作一个混沌的自然界,这自然界是没有什么分别的,粉笔是自然界的东西,茶碗是自然界的东西。人也是这自然界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分别。有分别的只是他们的“名”,所谓姓张的、姓李的也不过是“名”的分别,大家都是自然物?人与物的分别,也不过是“名”的分别,大家还不都是自然物?“名”的成立是由于日常生活的的实用,“名”是不得已而使用的。否则没有粉笔、茶碗这些明目,我们想使用粉笔、茶碗怎么会知道呢?所以“名”就是物与物的区别,“无名”便把一切看成一体,看成整个的自然界?!拔廾斓刂肌?。关于“名”的功用的发挥,是《老子》一书的特色。

  其次无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人们在未受知识渲染的时候,常能保持着一种朴素的面目,这种朴素的面目,在《老子》看来是很可贵的?!独献印返淖匀灰寰鸵哉馄铀匾坏阄浜诵摹!捌由⒃蛭鳎ト擞弥?,则为官长”,“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些都是他的“无为主义”的说明。

 最后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为自然界的法则,已经完全具备,没有一种事物不受它的支配。人也是自然界之一物。当然也逃不了这自然法则的支配?!暗馈北闶亲匀环ㄔ驂?,它是“无为”的,因为它是老早具备了的;但又是“无不为”的,因为一切事物乃至一切人类行为都须受它的支配。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所著《庄子》一书大概10万余字,其中的名篇《养生主》之一,令人过目不忘。细细嚼之则意味悠长,掩卷令人沉思良多。不妨温习一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其要义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尽头的。所以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知识,就会使人困顿疲劳!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利,做恶事也不要使自已有遭受刑戮的危险。遵循自然之道并把它当作常法,就能够保护自身,保全天性,养护双亲,享尽天年。

  庄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品读笔记中的老庄文字,徜徉在先哲们高深莫测的思想中,不能自拔,似穿越时空,与他们面对面进行心灵对话。不由得令人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思想灿若星河!

  读先贤的经典,令人感悟:现代人攫取金钱、追求名声、追逐地位时要适时有度,唯有遵循自然之道,才是常法!

  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一个半钟头逝过。我想起了女儿,便疾转身走入学屋,此时,小女儿业已做完了功课,在一边看书。便与女儿一道驾电动车驶向回家的途中。一路上,先贤们思想的光芒在脑海中时时萦绕……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放牲

下一篇: 读书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