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爐旁的冬天
來源:作者:楊躋時間:2013-01-09熱度:0次
對于生活在北方的人來,沒有曖氣的冬天,將是一個難挨的日子。雖然新建小區(qū),都實行集中供曖,使得業(yè)主們少去了生火爐的麻煩,也干凈衛(wèi)生了很多,但業(yè)主們常常為了室內溫度的幾度之差,和物業(yè)公司斗爭來斗爭去的,自己的正當權利仍得不到維護,不由得想起家鄉(xiāng)的冬天,想起火爐旁的冬天。
記得小時,每當過了大雪節(jié)氣,三天兩頭便飄起了雪花,西北風也如期而至。西北風像一個冷酷的殺手,無情的把殘留在樹枝上的葉片紛紛刮落,扼殺掉田地里的生命力正旺盛的莊稼。田地里沒有農活的家鄉(xiāng)人,便開始整天窩在家里,圍著紅彤彤的火爐開始過冬。
那時家鄉(xiāng)人還不是很富有,很多人自然買不起煤火爐和煤球,便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在屋里用土塊壘出一個土爐子。土爐子雖然看起來比較笨拙,但卻實用得很,畢竟是用隨處可見麥秸或玉米稈當燃料,既節(jié)省了開支,又可取曖,可謂經濟又實惠。隨著經濟條件好轉,每到冬天,鐵皮爐便取代了那種土爐子,燒上了煤塊。煤塊火硬,燃燒時間長,還少去了土爐子的那種煙熏火燎嗆人之味,深受人們的喜愛,便成了冬天取曖的主角。
那個時候,一到冬天,爐子生起來之后,就連成天不著家的我,也懶得往外跑,只要不上學,便成天圍在火爐旁,烤火取曖。每天晚飯后,我們一家人常常圍著火爐,一邊聽父親講著故事,一邊烤著火,那種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每每想起,都會心生神往。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我總是窩在被窩,實在不想出來,怕穿那冷冰冰的棉襖棉褲。母親為了把我哄起來,每天早上在我起床之前,把我的棉襖棉褲拿到火爐上烘烤,直烤得棉襖棉褲里外都暖洋洋的,才遞給我。穿上曖曖的棉襖棉褲,我才戀戀不舍的去上學。
童年的我們,似乎最為關注的總是吃了??偸浅么笕瞬蛔⒁猓彝低档膹膹N房里摸出幾個紅薯,悄悄的塞在爐子底下。一會兒,滿屋便溢出紅薯的陣陣香氣,勾得人直咽唾沫。我剛剛用火鉗夾了放在盤子里,弟弟便著急的搶著去拿,剛捏在手中,紅薯燙得弟弟吱哇亂叫,拿紅薯的趕緊松開,紅薯啪的一聲,從手中掉了下去。紅薯烤熟之后,通身成軟軟的,掉在地上,便一下子裂開,露出金黃金黃的肉體,一股濃郁的甜香氣息直撲鼻子。我們大家都笑他饞,他甩著手,不好意思地“嘿嘿”笑?! ?BR> 我最喜歡的是將黃豆或玉米粒用一個鐵盒子盛了放在爐子子底下。然后找一本自己喜歡的小說,坐在爐子邊,一邊看小說,一邊等著黃豆或玉米粒烤熟。等到烤得差不多,黃豆和玉米粒兒便散發(fā)出陣陣香味,我便用火鉗將鐵盒夾出,放在火爐邊上,一邊吃著黃豆或玉米粒,一邊看著小說,任憑呼呼的西北風在窗外肆意咆哮,任憑滿天雪花從天而降,我自巋然不動,全完一幅事不關的專注神情。肚子餓了,往爐膛里塞一個饃,一會會功夫,便把饃烤的酥黃酥黃。我像個美食家一樣,烤好一層,品償一層,沒有烤好的,塞進爐膛,再繼續(xù)烤,直到把一個饃一層層的烤完吃完,才懊意的拍著自己的肚皮,滿意的打一個嗝,才肯罷休。想起那時的烤饃,真的很香很香。
那個時候,鄉(xiāng)鄰的關系很融洽,常常晚上沒有事的,相互串門。大家圍著爐火,開始談論街道里的頭等新聞。誰家辦喜事啦,誰家的孩子滿月啦,哪個街道上新開了商店等等。誰家辦事不妥或對老人不孝,就會在此時受到無情的批駁,厚道的人們,平日里是不愿意當面讓人難堪的。孩子們似懂非懂地聽著大人的言論,小小的心靈里便灌進了最基本的一些為人之道。
雖然那個時候,家鄉(xiāng)的冬天很冷,但我卻沒有覺得有多冷?,F在居住在有曖氣的屋子里,但我卻覺得現在的冬天,遠不如家鄉(xiāng)那個時候的冬天令人感覺溫曖。
懷念火爐旁的那個冬天。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