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在《说文解字》中讲“孝”为:善事父母者。孝字下面是“子”,上面是“老”,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也可以视为子承老,儿子背着老父母,是直观的孝行。实际上,孝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孝家庭才能和谐,事业才能成功,国家才能兴旺。在生活中,孝不仅仅是说一说的。本期道德讲堂为我们讲述了宋时年和张慧的感人事迹,身为人子、人女的我们是否更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问一问自己,对父母是否尽孝了呢?
当前不少人以为,孝道仅仅是尽赡养义务,给老人吃饱穿暖,每月给成百上千的生活费,买些吃的穿的就是尽孝。
在这里有个故事:村里两户人家都有儿女,一家孩子比较能干,外出打工做生意是赚了不少钱,往往回家拿一把钱往桌上一扔,对他父母说,拿着花吧。父母是答应了,但并没有多少喜色。另一家孩子比较本分,一直在家务农,照顾着父母的衣食住行,虽然没有很多钱,父母却是高兴的。这两人的孝道,也许一时很难评说哪个更孝顺,我们再看看古人又是怎么理解的,论语中有子游问孝的典故。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对待父母,不能只拿物质满足他们,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亲情。实际上尽孝的本质在于,作为儿女不要违背父母,要有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要有耐心,要经常保持恭敬和悦的面色,这偏偏是最难做到的。
通过本次道德讲堂,我的感悟是:问孝之心不可无,我们尽孝时要从心而论,只要内心对父母有一颗敬重之心,打心底里牵挂父母、关爱父母就是孝道。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本人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努力工作,尽可能的处理好尽孝与工作的关系。要珍爱生活,珍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理好,让领导放心,让父母少操心。二是学习先进,尽可能的去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趁早,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多为父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怕从做顿饭菜开始,多去陪他们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