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茶王”向春辉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5-06-10热度:0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古丈是湖南湘西的产茶大县,古丈毛尖是中国名茶。

于是,凡是到古丈来的人,都要喝古丈毛尖;喝了古丈毛尖后,就想打听古丈茶王是谁?“茶王”者,向春辉也,古丈县古阳镇树栖柯村人,县政协委员、湖南省劳动模范,制作茶叶已有23年,其加工制作的古丈毛尖远销日本等国家。

               穷则思变寻富路

在古丈,提起“茶王”向春辉,可谓无人不知。然而十多年前,向春辉一家却因“穷”而出名。

树栖柯共128523人,稻田300亩,人均059亩;旱地117亩,人均O22亩;林地6494亩,人均12.41亩?!熬派桨胨肽短铩闭鞘髌芸麓宓恼媸敌凑铡?span>

最初,这里还不是茶叶专业村,向春辉和村里人一样,守着仅有的寡田薄地过日子,一家挤在一座破旧的房子里,日不遮风,夜不蔽雨。碰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全家勉强混个饱肚,一旦出现灾情,只得灰头土脑地吃救济粮。结婚那年,老人借下一河滩的债,好不容易才把儿媳刘玉花接进家门。

穷则思变。有一次,向春辉在街上看见一个外地人竟然花了上百元钱买一盒古文毛尖。他大受启发:既然茶叶这么贵,为什么不种茶?向春辉回到家里和妻子商量,夫妻俩一拍即合,当即分头行动,四处找亲朋好友借钱买种。由于结婚时外债尚未还清,加上村民都不富裕,两人脚走起了血泡,磨破了嘴皮,只凑了近两百元钱。无奈之下,两人商量,只得万分不舍地卖了妻子部分嫁妆。这让他更为愧疚,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他暗下决心,等将来赚了钱再弥补妻子。

热血男儿,血气方刚。说干就干,一个冬天下来,向春辉和妻子把空闲的荒山修平整,开辟了5亩茶园。初春,翻地、播种、育苗,夫妻俩干起了祖祖辈辈都没干过的营生——种茶。

村民们看见向春辉家种起了茶叶,也纷纷仿效。于是,1998年的冬天,树栖柯人点燃了治穷脱贫的希望之火,吹响了茶叶开发的结集之号。于是,整整一个冬天里,家家户户扫地出门,人去楼空,人们在荒山野岭安营扎寨;一时间,山山点火,岭岭冒烟,大人小孩齐上阵,自己家里人不够,就从邻村请来亲朋好友前来帮工;一时间,漫山遍野,银锄挥舞,铁锹翻飞,红旗飘扬,歌声嘹亮,加油声、喝彩声、山歌声此起彼伏。

偷技学艺成茶王

茶是种上了,但怎样提高茶叶产值,让乡亲们以茶致富?多年来,这一直是向春辉的心结。

品质上不去,价格当然也就上不去。那么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向春辉常常面对满山的茶园沉思着。有时,他在茶园里转来转去,思考着,一转就是一整天,直到远处传来妻子喊他回家吃饭的声音,他才踏着夕阳的余辉,拖着沉重的步履,心事重重地回家。

经过深思熟虑,向春辉觉得还是在加工环节出了问题。一直以来,茶农都是手工加工,完全凭的是经验。有些“新手”壮着胆子自己加工,一锅好茶制成了“白菜价”。针对发生在身边的教训,他意识到,完全靠手工制茶对茶农的技术要求太高,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于是,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茶叶的培管、扶育等生产技术后,向春辉包起饭米外出考察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2年冬天,他自费跑到长沙市省茶科所,整整学习了三个月。那几年,只要一听说有茶叶专家来古丈,向春辉就撵去,跟在专家的屁股后面偷技学艺。有一次,他被当作“小偷”抓了起来,经审问才知道是“偷”茶叶制作技术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专家。然而他没有满足于此,之后,只要听说有培训,他就是再忙也要去“取经”;那里有茶“比武”,他都精心准备样茶,虚心听专家教授们的评价。正是如此,无论是专家,还是乡亲们都说:“向春辉的茶技是‘偷’出来的”。

2010428,首届“中华茶祖节·万人品评会”在古丈举行。在评比现场,参赛者都是全县制茶能手,个个身怀绝技;评鉴者则为全国茶叶专家、泰斗。最终,向春辉凭借茶叶紧、细、圆、直的条索.浓郁的香味、香爽的口感、翠绿的色泽和亮绿的茶汤,脱颖而出,摘去了“金茶王”奖这一桂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代“茶王”——向春辉横空出世。

从此,向春辉扬名古丈。2013年,“古丈毛尖制茶技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本人作为代表传承人。古丈县迄今为止举办的九届斗茶会,他拿过三届金茶王,其制作的新茶起底售价每斤600元以上。

             敢吃螃蟹第一人

向春辉常说:“当茶农也要创新,才有搞头?!?/span>在“古丈毛尖”制作技艺上,他继续奋斗着。

古丈茶叶以“绿茶”为主,但同时也困扰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每年6月之后夏秋茶,由于价格低,古丈的大多数茶农,都不再采摘。几年前,一次外出考察,向春辉了解到市场对红茶需求量大,但这方面对于古丈茶叶来说是个空白领域。也是他决心在这方面开创另一个辉煌,要成为县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上了花椒树,就莫怕麻。于是,向春辉开始用夏秋茶做绿茶。而绿茶有一股苦味,所以市场并不太好。在古阳河茶业、省茶研所的帮助下,2010年底,向春辉前往福建红茶生产加工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学习,并先后多次到安徽等红茶盛产地考察学习。回来后,他率先开始探索用夏秋茶制红茶,苦味去掉后,价格就上去了。如今,向春辉制作的红茶,一般都是400元钱1公斤。

精益才能求精。向春辉凭着坚韧的毅力,不懈努力和钻研,终于掌握了制作红茶的全部程序和技术,将古丈红茶推向茶业界,深受权威专家人士和业内人员的一致好评,为古丈茶叶产业化建设和古丈毛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作出历史性贡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向春辉从事制茶23年。在23年的制茶生涯中,每一步操作,都累积和提炼了自己的经验、心得;每一次成功,都洒下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全村共圆小康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向春辉的梦,就是要带领乡亲们圆小康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村干部,向春辉深深意识到,自己致富不算富,带领乡亲同富才是真正富。当初,向春辉发现一种半机械化制茶机械对于提高制茶技术可说是“及时雨”。于是,他东拼西凑引进了这套工艺,请技术员上门讲解,号召村里乡亲前来“观摩”。自己学会了,又手把手向乡亲们传艺。很快,村里有20多人都掌握了这套技术。在向春辉的指导下,树栖柯村有县政府授予的“银茶王”5人,制茶师20。

制茶手艺声名在外,拜师的人不少。向春辉不仅将制作手艺传授给本村人,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外乡人,每年前来树栖柯村向他取经学习的人达1000多人次。

在向村民传授技术时,想种茶的,但苦于不知怎么种的,只要和他说,他就手把手教,从茶叶培管、扦插、施肥、剪枝等等,每一个环节他都毫不保留,悉心传授;想制茶,又苦于没技术的,只要他听说,准上门一个一个环节讲清楚,火候掌握、茶叶揉捻等等,一直到茶农弄懂为止。

2010年,为消除乡亲们的销售后顾之忧,向春辉成立了树栖柯茶叶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同时,于2011年办起了厂房面积达400个平方米的“春辉茶厂”,无偿为茶农加工茶叶。在春夏期间,“春辉茶厂”日日夜夜热闹辉煌,茶香飘飘,向春辉每天挥汗如雨,平均每天加工鲜叶500多公斤,制作干茶100多公斤

茶叶,改变了树栖柯村的历史。如今,树栖柯村家家户户种茶,家家户户制茶,茶叶产业化建设蒸蒸日上,成为古丈县茶叶产业第一村,全村有茶园2700多亩,人均实现3亩多,80%的户的有茶业加工机械,人平纯收入达1.5万余元。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万册农家书屋,成立了有二十多人的农民诗社,每年都有十多人考上大学。树栖柯人在衣食住行上,精神面貌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梦想终会成真?!案畔虼夯裕】得卫胛颐窃嚼丛浇?!”树栖柯人都这样说。

“天下五洲四海客,逢人都夸古丈茶”。“茶王”向春辉和他的同行们,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探索发展,用最好的手艺加工制作最好的古丈茶,再到达五湖四海爱茶人的茶杯之中。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库塔海滩观落日

下一篇: 感悟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