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童年那些事——初上学

来源:作者:施富全时间:2015-12-08热度:0

童年那些事——初上学

学校就在隔壁村子,离家不到五百米。那时课程少,上课也迟,我每天早晨睡到八点钟才起床,吃过饭,将一个旧衣服拼缝的破书包挎在屁股后面,颠颠地跑向学校。

校舍是一幢平房,土墙草顶,在雨水长年的冲刷下,屋顶呈现深沉的铅灰色,如一床陈年老棉被。凹陷处长出一丛丛青青的秧苗,以及朵朵白柄灰盖的小蘑菇,甚至还会有一两棵泡桐,在微风中摇晃着细小的身子。

到了冬季,家长们扛来梯子和稻草,将屋面上烂掉的椽子换下,将漏雨的地方换上新草,修整后的屋顶便一改千篇一律的灰色,而变得有些驳杂,像极了三癞痢贫富不均的脑袋。

房子面南背北,靠南的一面墙壁很光滑,是被我们蹭出来的。墙上有许多小孔,孔壁也很光滑,这是土蜂的家。有胆大的同学,看到土蜂钻进去以后,就用细木棍把它戳死,然后掏出来,拔出尾针,上面会有一粒晶莹剔透的液体,听说这就是蜂蜜,味道很甜。

教室的两个窗子是木制的,窗框早已腐朽变形,上面糊了一张塑料布,风一吹,就发出呼啦呼啦的响声。

讲台是一张宝书台,掉光了漆,隐约还能看见毛主席万岁几个字。学生是没有课桌的,各自从家里搬来两张板凳,大的作桌子,小的作凳子。大板凳面子没有一张是平整的,上面坑坑洼洼,写字时经常把本子戳破。因为在农村,大板凳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不仅用来坐,还用来绞线麻,做木工,或者成为我们的玩具,面朝下腿朝上当马骑。更多的时候,上面放两张门板,可以缝被子或者晒东西,夏天当凉床,过年时杀猪。

学校只是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招收的是我们两个生产队的孩子,共三十多人。教学采用复式班的方式,两个年级都在一个教室里,一年级坐一边,二年级坐另一边。三间通透的平房很大,我们坐在前半截,后面空荡荡的。

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姓冯,是个女老师。当地人的说话习惯,H与F分不清,很多时候甚至是反着用的,回去说成肥气,飞机说成灰机,冯老师,自然就喊成洪老斯。因为只有冯老师一个人,所有的教学活动就只好由她一个人承担,她既教一年级,又教二年级,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我们只有这两门课。

一年级上课时,二年级就做作业,然后再反过来。冯老师很有耐心,又认真负责,就这个小小的教学点,每年的考试成绩,听说在乡里都是排在前面。

也许是寒冷的冬季最难捱,所以我的记忆里,冬天的情景最为清晰。下雪时,打雪仗,滚雪球,玩得忘乎所以,本来就不暖和的破胶鞋里灌满了雪,上课时才感到刺骨的冰凉?;┦?,雪水顺屋檐淌下,在夜里冻成冰吊子,于檐下排成长长的一列,就像一只只透明的胡萝卜,太阳一照,闪闪发光。我们用竹棍敲打,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清脆悦耳,现在想来,古人的编钟或许是受此启发。掉在地上的冰柱,被我们争抢着,一边呵着手,一边塞进嘴里吮吸,这就是我们的冰棒。

上课时,脚冻得生疼,就在地上跺,老师不让,只好两只脚互相碰,这样就不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下了课就活了龙,同学们挨着墙排成两队,从两边向中间挤,被挤出来的人又跑到队伍后面向前挤,这叫挤油渣子,是取暖的最好方式。斗鸡也不错,单脚着地,另一只脚抬起,双手抱着脚掌,屈膝平端向前,两个人互相冲撞,双脚着地或身体倒地者为败。

那时没有手帕,更没有面巾纸,鼻涕流下来,就用衣袖一拖,两只手左右开弓,一个冬天过去,破棉袄的两只袖子就变得亮晶晶的?;褂械耐Ц蚴?,鼻涕下来,用大舌头一卷就完事。

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年级时我们去了村办完小。没过几年,村子里的教学点就被撤销,民办教师冯老师也失业了,后来她把家也搬走了。教室随后被拆除,别人在此建起了崭新的青砖瓦房。

时间飞逝,一转眼我们都已人到中年,儿时的玩伴也不知去了哪里,如水滴融入大海,一个个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时代在变化,土房变成砖房,砖房变成楼房,新的事物出现,旧的事物消逝。那些在现实中消失的美好事物,将会在记忆里永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