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九龙池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古时候东海有一条巨龙,因触犯了“天规”,玉帝龙颜一怒,将其锁于苍山之上,巨龙不羁,与看守的河神搏斗,一场天昏 地暗的战斗结束后,巨龙挣脱羁绊,返回大海,而此山便留下了这坎坎九池。清代诗人赵子辕曾写道“狂性难驯吼且奔,玉匣擘破飞流泻……一鳞张爪厉相搏战,怒 流沸涌如鱿穴”。世人以为“有龙居焉”,故名九龙池。
我上午“酒醉”未能登上泰礴顶,下午酒劲已消便卯足劲跃跃欲试,准备翻越听说也挺难上的 九龙池。下午,大队人马随一个女导游前去九龙池?;匙乓晌?,我问导游,九龙池好不好走,导游称不用爬山了。便心有安慰??悸吠净购?,沿山间羊肠小道穿行,上有树荫遮阳,并无疲劳之感。
穿越一个凉亭,亭下石壁上似刻有“龙池台”等字样,因是繁体,也看不太清楚,据说是王重阳或是丘处机亲笔。 下到山涧,眼前突然豁然开阔,已展现出飞流直下的九龙飞瀑的壮观景象。脚下池水一片清凉,清晰见底,有鱼儿在水中游弋。这池水源于山涧泉水,掬一口甘甜清 洌,终年长流不息。据说春时细流涓涓,回清倒影绰约;夏时飞瀑奔溅,风激悬流,宛如撒珠喷雪;秋天碧波荡漾,鳞光闪闪;冬时冰笋倒挂,含珠吐玉。眼下正值 秋季,天高气爽,雨后的雪瀑格外有气势,伴随着声声轰鸣飘然而落。九龙池瀑布之长、之大在山东省范围内实乃罕见。
九龙池,沿龙王庙南上约千 米,有高约百米悬崖石壁,居中梯列9个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池,大者直径6米,深3米,小池直径不足1米,深6米。雨季,风激旋流,一泻千里,犹如银色巨龙尾 摆东北,腰部几曲向南,呈巨龙上山之势。在瀑布的最上端有几小棵松树神奇地形成活灵活现的龙首。从山涧沿最下段瀑布上行,岩石上很湿滑,但刻上了脚踏的石 窝,一路上行一侧有坚固的铁索扶手。我发现真正的九龙池游览并不像导游原先说的那么轻松。
这里,天生地就,奇险妙绝。传说东海龙王生有九子, 因其年幼时任性贪玩,违反天条,闯下大祸,玉帝贬其在昆嵛山面壁思过。九龙遭贬,天下数十年大旱,百姓连年跪行求雨,玉帝考虑百姓疾苦,于农历六月十三派 南极仙翁宣旨释放九龙,顿时天降祥云,天下普降甘霖。为纪念这一天当地人将每年阴历六月十三定为九龙庙会,流传至今。
听着导游的介绍,战友们 一部分人继续上行,一部分人分流。我随上行的人继续攀登。上到一半时,一个飞流处孤零零有一块落石,上刻有“飞来”字样,这分明是一个天外来客,不知从何 而来,将来也不知向何处去。我拍照后继续往上,在从上面数大约第三段和第四段飞瀑之间的石壁上,浓密的水帘后面隐约可见“龙池”两字,但那个九字却不知飞哪去了?来到“金盆洗手”处,虔诚地用神水洗手,以求不生病不生灾。穿过小木桥,我和秋亮、鲁东又继续登上一个非常陡峭的山梯,手脚并用爬到一半时,鲁东悄声对我说,他有些发晕,后悔不爬上来了,他恐高,现在上不去,下不来,正左右为难。我劝他,往上爬,不要往下看,咬紧牙很快就到顶了。其实我也恐高,只是硬着头皮爬就是了。
最后我们三人都顺利攀登上去。站在山峰一眼望去,伟岸挺拔的泰礴顶遥遥在望,周围的山峰高低不同,峰峦叠翠,远近不同,山峦叠嶂。位于烟台、威海两地交界处的的昆嵛山主峰泰礴顶为半岛最高峰。相传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均是由昆嵛山衍生而来,素有“海上仙山之祖”之称。道教名山昆嵛山,历史上曾以道教“全真派”发祥地而闻名海内外。
昆嵛山方圆百里,山势绵延、磅礴,谷深林密,古木参天,多有清泉飞瀑,遍布文物古迹。其中我们来的九龙池景观是必来之处。我们在山腰上绕行,前面又碰上几个战友,我们在一个山亭里以泰礴顶为背景拍照后,快步下山与大部队在龙王阁会合,听导游讲这里的来龙去脉。下的山来,后来大家来到九龙庙前观赏了古木瓜、仙翁石等。
我走进九龙庙见一女道长,随她指点看到了殿堂内一墙角上贴着有几条彩龙的画符,小神龙生灵活现。女道长说这是真龙,拜一拜可以逢凶化吉,梦想成真,听她言多数人都拜了。我想,信则灵,权当诚信有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