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以其磅礴的气势,一下子揪紧了你。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痹堑?,中学时背诵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诗中个味。眼前的这般景致,让你豁然开朗,如决堤的潮水,胸中翻腾起感情的漩涡,一下子就体验到那种雄浑和壮烈,深深地被这里的气韵所震撼。
展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茫茫的戈壁,远处是白雪的祈连山,没有可以濡染眸子的绿荫,主基调为褐色的大地,与青色的天空竭然分离,平铺直叙的地平线,让视野里的一切变得如此苍茫,如此恢宏。
据说,越过这堵墙,就是远古传说的西域,许多感伤的别离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走在城内陡峭的马道上,脚尖触及战马的蹄印,可以想见,远征时的悲壮。而今,面对城内琳琅满目的商摊,听见打糍粑有节奏的敲打击声,呼吸那弥漫着牛羊肉的香味,便感慨古人告别喧攘走向荒凉寂寥的艰辛。
城中一座四合院吸引了你的脚步,据说,这是当年守关的最高指挥官的府邸,叫做游击将军府?;翰交沸?,见一房内有两个腊像,一男一女,男的在灶前烧火,女的在案台摊饼,想必是大将军府的厨房了,这个场面很温馨,无论是远行的人,还是征战归来的将士,能品尝到将军府里巧妇亲手做的葱油饼,该是一种多么荣耀的靠劳和奖赏啊!
借换一句古诗:“不识雄关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关中。”出城,远距离地凝视雄关,它巍然屹立于大漠之中的形象,就像一位刚毅挺拔的伟男子,英气逼人,威武非凡。
面对这厚重的古城墙,就像是面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史册,每掀开一页,都能听到战马嘶鸣,看到刀光剑影,“铁马冰河入梦来”。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沿着城墙,一路追寻,长城的起点,是一个巨大的土堆,前面竖着一块写有“第一墩·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的石碑。漫漫的荒野,被风沙吹了几千年,依然保留这种姿态,令人感慨万端。联想到在北京八达岭爬长城,你站在那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气喘咻咻地感慨自己做了一回好汉,思绪回溯到这遥远的边关,才懂得了“万里长城”的深刻寓意,它不是一句简单的词语,而是逶迤在中华历史长河的灿烂文化,横亘在辽阔与雄峻的神州大地的英雄史诗。
走过第一墩,你的眼前展现出更加不可思议的图景:高耸的祈连山下,大地被深深地切割,形成峡谷,谷底静静流淌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讨赖河。讨赖一词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兔子”。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河岸边有成群结队的兔子,人们先看见了兔子,才看见了河,于是起名讨赖河。
没有看见兔子,你却看到了当年守关的兵营,与对岸相连的是一条铁索桥,桥面铺着木板,上面有一条钢丝绳吊住索桥,桥只容一人通过,四周有用作保护的尼龙网缠绕,小心奕奕地穿过索桥,脚下流淌的,是从祈连山流下来的冰山融雪,像冰清玉洁的仙女,飘然而至,清澈见底。走过索桥,像是穿过历史甬道,呈现在面前的是几问破旧的土屋,想必这就是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贾们歇脚的驿站,矮墙、斑驳的木门、锈蚀的门锁,都在向我们讲述那个遥远的故事——或许是一个“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凄美故事……
此时,正是傍晚,西部的时差会比东方晚一些,从容淡定的夕阳,在河谷洒下一片辉煌的碎金?!按竽卵讨保ず勇淙赵??!蓖跷妒怪寥稀返氖?,犹在耳畔回响。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熟悉的背影:出塞的昭君、马背上的张骞、执著的玄奘……
哦,远方的远方,终有笃定的向往,一路向西,愿新丝稠之路串起我们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