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在章缝集喝罐子汤

来源:作者:曾庆斌时间:2016-01-05热度:0

  章缝集是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镇,巨野以南,成武以北,名不见经传。知道章缝集,是在看解放战争史时,在这里发生的国共章缝大战,那一战空前惨烈。

    出野外去单县,路过这个地方。到章缝集,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一车人已经是饿得叽里咕噜。

路边有个小店,很小很小的店面,却有好多的人坐在外边吃饭,大多是修路的工人。下午两点,已经过了饭点,却仍有这么多人,这小店必有超常的味道。

    小店有一个不小的招牌,上书谢集正宗罐子汤,点明了罐子汤的正宗出处。既然是正宗,那便不容小觑。 

    门口一位白胡子老大爷,守着一个铁皮的大罐子,直接把罐子搂在怀里,身边两摞碗,一摞大碗,一摞小碗。门外一位大娘正在烙饼,薄薄的油饼,真是大饼,足有八十公分的直径。小店很小,屋内只有两三张桌子,吃客们都在门外面的小桌子上,坐小马扎。外边已经没有空位了,我们只好坐店里。

    顾不上多看,先祭五脏庙。罐子汤,大碗五块,小碗三块,油饼一块钱一块,经济实惠。先每人来一大碗汤,两块油饼。

    老爷子直接抄起一只大碗,从罐子里舀出汤来盛进碗里,一边盛汤一边吆喝,罐子汤,大碗两勺一碗,小碗一勺一碗,然后从一个筐子里抓了一把香菜扔在汤上面。

    自己从老爷子手里接过大碗,放到桌子上。说是汤,实际上很稠,满碗的粉条子,汤色深沉,上面撒了几片香菜叶子。顾不上多看,先喝一口。汤喝到嘴里,可以尝出是浓浓的羊骨头汤,有着鲁西南羊汤的那种独特的厚重,却没有膻味。仔细看碗里,有羊肉碎、羊杂肉碎、青菜,但主要还是粉条。再来一口油饼,筋道弹牙,虽说是油饼,却也仿佛是白饼,油少饼薄,正适合大嚼。小店也有吊炉烧饼发卖,也是一元一个。俗话说饿了吃糠甜如蜜,更不用说这种浑厚浓香的汤饼了。

    吃饱后,和门口的大爷闲聊。这时,吃饭的人已经大都散了,老爷子终于有时间和我们聊聊。据介绍,谢集罐子汤是鲁西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以其味美价廉,平民化、大众化深受当地社会各阶层所喜爱。     谢集罐子汤发源地大谢集镇在古代是鲁西南重要的通衢之一,过往商旅、贩夫走卒多在此地中途歇脚用餐。清朝乾隆年间,罐子汤创始人谢登普,熬好汤后,为了保温,他把汤做好后盛到特质的瓦罐里,挑到集市或街头道口就地打摊售卖,所以叫罐子汤。对于就餐之穷苦商贩,老谢免费加汤,既让他们吃得起,又顾全了穷苦的体面,所以他深得人们的喜爱。

     现在的罐子都已经不是瓦罐,改成了铁皮的罐子,但仍做成罐子状。老人家说,目前这谢集罐子汤已经是连锁店,连这“谢集正宗罐子汤”都是注册的商标,不是本家还得交加盟费嘞。

     故意问老人家是否姓谢,老人家笑而不答。

    吃饱赶路,结账走人,目标单县工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