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三眼峪,历史不会忘记

来源:作者:刘志宏时间:2016-01-11热度:0

三眼峪,历史不会忘记

(微纪实解说词)

一、舟曲——“陇上桃花源”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蜿蜒的白龙江拥抱着县城奔腾而去。两岸叠峰绮丽,苍翠如画;青岚烟紫,气象万千。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湿润的气候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构成了“陇上桃花源”的大美。

这就是美丽的“藏乡江南,泉城舟曲”。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森木繁盛。

“一脉风光是何处,行者言指为西周”。明代旅行家赞美舟曲的诗句,佐证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汉藏各族人民创造出的灿若群星的人类文明。

如今的舟曲,不仅是镶嵌在南秦岭风景中的一颗明珠,也是甘肃南部著名的度假胜地。

二、突发泥石流灾害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一场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让毗邻县城北边的月圆村、罗家峪、三眼村等5个村庄惨遭毁灭性的打击。

总共有近两千人在这场灾难中遇难。

泉城舟曲,仅仅在一瞬间,藏乡江南的秀美容颜,山清水秀的“陇上桃花源”顿时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全国各路救援队伍以最快的速度赶赴舟曲,用爱心和力量托起希望之舟。

三、舟曲排查

在舟曲泥石流灾难发生的当天,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金治鹏立即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当日派院工勘公司总经理冯亚中带队,由院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首批灾害应急排查组赶赴舟曲。

“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排查组到达灾区后,顾不上休息,立即分组投入排查工作中。

由于三眼峪泥石流冲击,排查区无路可走,队员们只能沿着山体爬行作业,排查工作难度极大。面对危险,他们踏着泥石流,步行10多公里,前往三眼峪沟、北关村、月圆村等处。在整整十多个小时的工作里,大家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啃几口大饼。

为了取得可靠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拍摄一个灾害迹象照片,排查队员冒着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再次发生的危险,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完成了对县城北关、月圆村、三眼村、大眼峪沟、小眼峪沟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

当晚,二勘院排查组向国土资源系统舟曲指挥部汇报了排查结果。

第二天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前来驻地,亲切慰问了全体排查队员,赞扬他们不怕苦和累、勇于奉献灾区的大局观念。

汪部长的鼓励让全体队员深受鼓舞。

四、中标三眼峪工程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因为损失惨重,成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三眼峪沟地质灾害治理,成了舟曲重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历史总是青睐那些有思想准备的强者。作为中国百强地质队之一、持有工程勘察、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等11个甲级资质证书的二勘院,技术力量雄厚,自然成为了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的首选单位。

2011年3月3日,二勘院一举中标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此举标志着二勘院地质灾害施工领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是甘肃省地矿局承担的灾害治理工程中任务最重的,也是二勘院有史以来承担的最大的工程施工项目,也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三眼峪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共16处,工程设计按“8.8”实际发生泥石流规模为标准。工程主要包括沟道内泥石流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两大部分。其中排导主体工程于2011年7月30日前完工,拦挡工程于2012年9月30日前完工。

“一方面,我们看到大自然的无情让很多善良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和生命;另一方面,我们是甘肃地质人,这个特殊的身份让我们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不为舟曲重建奉献爱心和力量,谁来奉献?”二勘院院长金治鹏一番话道出了全院职工的心声。

五、誓师出征

三眼峪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中标后,二勘院高度重视。院长金治鹏及时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充分强调了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任务的政治性、光荣性、使命性及艰巨性,立即从院里抽调精兵强将,筹备各类物资、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现场踏勘……为三眼峪泥石流沟灾害施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11年3月26日,参加三眼峪大会战的职工群情振奋,他们举拳宣誓,要以大无畏的地矿精神战胜泥石流灾害,为舟曲人民奉献一份爱心!

二勘院火红的旗帜飘扬在三眼峪工地。

六、三眼峪项目指挥部

舟曲位于南秦岭山区,最低处海拔1173米,最高有4504米。而三眼峪地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十分复杂。

三眼峪项目部坐落在舟曲月圆村两栋简陋的平房里,项目部设技术质量、安全管理、财务、综合办公室等管理机构。条件虽然艰苦,但上墙的各种规章制度、高度信息化的办公设施、精神抖擞的干部职工却让这里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针对三眼峪施工的艰巨性,指挥部提出了六个保证,即人员保证、设备和材料保证、管理保证、质量保证、进度保证以及安全保证,保证了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2.16公里排导堤

1、站在舟曲县城白龙江岸边向南面三眼峪望去,就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大坝。大坝成一个倒着的梯形向两边撑开,从南面低处的白龙江畔,一直向上延伸到犹如巨兽张开大口的三眼峪沟口。

这条蜿蜒曲折的大坝就是三眼峪沟的防洪堤。2010年8月8日那场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让它变得面目全非。

2、摆在三眼峪指挥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2.16公里排导渠的建设工程。项目部从3月份进驻工地,到7月30日完工,其工程量之大、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面对这十分艰巨的困难,二勘院党委高度重视,围绕重点工程建设抓党建,立即着手组建舟曲项目党支部,把党支部建立在一线工地上,为三眼峪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三眼峪项目部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扬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出台了8条纪律,6个不准,并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建立了支部活动园地。

火红的党旗飘扬在工地上,使战斗在三眼峪的20多名党员的工作热情和示范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3、工程开工后,2.16公里长的泄洪主沟工地上,旌旗招展,人声鼎沸。两百多台运输车辆、挖掘机、装载机、搅拌机、三轮车组合成雄浑交响,响彻了整个舟曲大地。超过1200多人的劳动大军,一天完成泥浆砌块石多达2800多方。

舟曲由于是两山夹一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当夏季烈日高照,温度临近40度,这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汗水湿透衣衫是家常便饭。更难受的是蚊蝇如蝗,一天到晚缠着你,吃饭睡觉都难以安稳。许多队员为此都得了失眠症,只能靠安眠药维持。

为保证质量,三眼峪指挥部成立了技术质量管理组,进行现场科学管理。从材料进场初验到进场复检,从测量放线、基础开挖、基槽验收、钢筋制安、到砌体砌筑、养护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自检、互检、抽检验收。

为保证施工进度,三眼峪指挥部采用分段管理的办法,将排导堤按里程进行分解,多个工作面同步作业,土方开挖、清运、排导堤、复式挡墙、防冲坎、压顶、勾缝、护栏、场地平整交错安排,避免人员、设备闲置和窝工。

为确保施工安全,三眼峪指挥部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岗位安全职责,进行安全培训,制作安全宣传牌、警示牌200多块,为施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对施工机械、设备、机具、车辆等财产进行了保险。

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对二勘院地质人来说是常事。面对艰难困苦,他们顾大局识大体,不分节假日,不论上下班,克服气候炎热、雨水多、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起早贪黑昼夜施工。

看着火热的建设工地,每一个前来参观或慰问的人都很感动。二勘院地质人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廉洁”的八字方针,夜以继日挥汗如雨拼搏,力争把三眼峪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成一流工程……

4、如今,2.16公里的排导堤蜿蜒着雄伟的身影,两侧是休闲广场、植物园、体育公园……是舟曲人民一天中休闲、散步的主要场所。

二勘院地质人在排导堤施工过程中,共挖出近百具遇难者的尸体,他们怀着虔诚为逝者默默祝福,把他们的灵魂送上天堂。三眼峪边矗立着的追思园,永远铭记着他们无尽的哀思;月园村的月光,静静地照耀着每一颗历经磨难而重新点燃生活勇气的心。

八、15座拦挡坝

1、排导堤主体工程完工后,三眼峪灾害治理工程的工作重点已从排导堤转入条件更艰苦的拦挡工程。拦挡工程是在三眼峪主沟及大、小眼峪布置5座钢筋混凝土格栅坝,10座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拦挡坝。

要让沟里头15座拦挡坝成为拦挡泥石流的尖兵,横档在二勘院地质人眼前的第二道难题,就是进入沟内的道路,以及几十万吨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安全。

这些成了拦挡坝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2011年6月6日清晨,随着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三眼峪沟头瞬间腾起了黄褐色的烟雾,惊飞了正在酣睡的鸟雀,开山修路正在进行爆破作业。

由于山高谷深、石多坡陡,通往大眼峪和小眼峪沟基本无路可行。临时修筑的道路不断向上延伸着“之字形”走向,到海拔3000多米的“大六号”坝,一共要拐50多道弯。

农用三轮车拉着钢筋水泥,在贴在陡峭山坡的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吼声吃力地爬行。每拐一个弯,司机都得倒几次车。最难拐的一个弯,技术好的司机,也得倒六七次车才能拐过去。

更为艰难的是,一到雨天这道路就根本无法通行。塌方、滚石、泥石流随时可以发生,反复抢修道路、人拉肩扛运送物资成了家常便饭……

站在山顶最高处往下看,那50多道“之字形”的山路不仅十分壮观,而且也象征着二勘院地质人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为舟曲人民无私奉献的决心。

3、面对条件艰苦,施工环境复杂,任务繁重的局面,项目部党支部立马行动起来,结合工地实际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要求党员在工作中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打响地勘品牌,为地质铁军争光,为灾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确保施工安全,三眼峪指挥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关键地点制作了醒目的安全宣传牌、警示牌,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明确了岗位安全职责。

坚守工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既是管理员,又是联络员;既是技术员,又是安全员;既是监督员,又是协调员;既是质量员,又是巡检员;白天顶风雨沐烈日,爬山进沟,在一个个工作面奔走;晚上聚在一起整理资料,交流经验,研究问题……

二勘院9名院领导,先后三十次来到三眼峪检查指导工作,与技术人员一道,现场解决各种疑难,多次爬上大眼峪和小眼峪,参与重力坝的施工指导,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4、在二勘院地质人不分昼夜、大干苦干的汗水里,一号大坝很快完工了。这是新建成的三眼峪第一道屏障,坝长64米,坝高22米,坝底基础厚度达9.4米,埋在地下的深度达6.5米,能抵挡住泥石流高强度的冲击力。

紧接着,其它大坝一座接着一座诞生了。为了舟曲人民的安危,为了让受灾群众避免二次灾难,二院地质人于2012年7月底,安全优质、高效廉洁地完成了15座大坝的修筑工作,将完工时间整整提前了2个月。

放眼望去,那些雄伟的大坝耸立在青山绿水之间,就像一首春天的史诗;在阳光的照耀下,蜿蜒着可以防御百年一遇泥石流冲击的伟力。

相信深埋于沟里无数双期望的眼睛,会从追思园的基座上缓缓升起,在为家园祈祷,在为儿女祝?!?/p>

九、最可爱的地质人

1、戴着圆边眼镜、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王进聪,是三眼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为了这个项目,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搜集、分析三眼峪的地质资料,深入现场指导生产,一干就是700多天,连2012年5月母亲去世他都战斗在工地。

2012年“8.8”节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现场采访了他,他对自己的贡献只字不提,只介绍了工程情况。

他说,三眼峪沟泥石流的治理采取拦排结合的方案,设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就是在沟里修筑15座钢筋混凝土坝。这15座坝,就好比15座钢铁闸门,把沟里的2000多万方石块、堆积物牢牢的锁住,拦在里面。

这条长2.16km的泄洪主沟,是保护舟曲县城的第二道防线。其宽度18m,可以并排过8-9辆卡车,一秒钟可以排泄800多立方米的洪水,能保证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顺利通过。

泄洪主沟上面筑起的72道挡墙是第三道防线,像两年前“8.8”那样的泥石流或更大的洪水泥石流都能顺利排泄。有了这三道防线,就能保证舟曲老百姓和谐安祥的生活。

2、三眼峪工地上,二勘院建设者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

年过半百的张恒堂是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仍坚持在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各种关系。他的儿子张家铭是项目部的一名新人,父子俩为了帮助舟曲人民早日重新建好家园,携手一干就是几个月。

副院长、三眼峪工程总指挥冯亚中工作起来简直就是“拼命三郎”,不论是带队进行灾害排查,还是施工、抢险、搬运物资设备,他不怕苦和累,总是早出晚归,一马当先,率先示范。他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舟曲雨水比较多,加之泥石流堆积扇上地下水比较丰富,排导堤在开挖过程中岸坡反复发生坍塌。项目副总指挥李文彦带领青年职工日夜监守,24小时不间断,采取放坡和排水措施,最终解决了施工难题。

技术质量管理部副主任张立军的爱人住院,他硬是铁着心肠坚持在工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却因此落下了一身埋怨,至今想起来他都愧疚……

十、领导关怀

三眼峪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是舟曲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它的进展牵动着党和政府、全国人民的心。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多次赴三眼峪调研指导工作;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深入实地查看完成的主体施工排导堤工程;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称赞二勘院地质人不愧是一支敢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甘肃省国土厅厅厂张力学、甘肃地矿局局长陈汉多次赴三眼峪检查指导工作……

国家有关部委、甘肃省国土厅、省地矿局、甘南州的领导也多次察看了三眼峪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赞扬了二勘院地质人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拼搏奉献的精神。

毫无疑问,有各级政府的支持,有全国人民的爱心,有二勘院地质人的无私奉献,三眼峪,将在甘肃地矿铁军的手中造福舟曲;重力坝排导渠,将在重建家园的伟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灾难后的舟曲,必定如火中凤凰涅磐重生。

十一、三眼峪创造辉煌

今天,站在县城边的白龙江畔,遥望三眼峪,那条雄伟坚实的排导堤,那沟里耸立的一座座伟岸的大坝,向人们诉说着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2012年7月,亚洲最大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工程采用复式排导堤、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力坝和格栅坝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为甘肃乃至全国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

二勘院地质人在工程管理、安全、质量、进度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给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好评。

三眼峪项目部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工系统工人先锋号”、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先进集体”、“甘肃省劳动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凤凰卫视等上百家媒体对三眼峪泥石流治理工程进行了报道,极大的提高了甘肃地矿铁军的知名度,提升了二勘院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全新的品牌形象。

十二、灾害无情人有情

灾害无情人有情。三眼峪,是甘肃地矿铁军奉献灾区,与舟曲人民血肉相连的真实写照,它充分展示了二勘院过硬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舟曲驰骋排灾情,地质健儿赴艰辛。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毫无疑问,历史,将再一次选择舟曲。因为有爱的光芒,舟曲的家园才会变成天堂;因为有党的关怀,和谐的陇原才会展翅飞翔!

如今的舟曲,清泉潺潺,山花竞艳,既热闹又安详?;鹑鹊慕ㄉ韫さ?,繁忙的农贸市场,川流不息的人流,与大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青山绿水的拥抱里,在全国人民大爱的阳光里,展示着一片欣欣向荣的辉煌图景……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我的半世国土情缘

下一篇: 心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