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童年的“小灯”

来源:作者:张建树时间:2016-02-18热度:0

 

童年的“小灯”

文图/张建树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点小灯。这是我小时候流传在我们乡下的一句顺口溜。现在每当看到广场里的孩子们点着五彩缤纷的灯笼,我就想起了童年点小灯的情景。

记得那一年我不过五六岁的光景,春节过后半个月就要过正月十五,这是我们老祖宗祖传下来的节日,在我们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农村,这天最为隆重的一个内容,就是家家户户晚上都要点小灯,一是驱邪恶魔,二是秀各家娘们的手巧,祈祷新的一年好日子的到来。

那时候很多家庭买不起灯笼,于是妇女们就用豆杂面搓成圆柱形的面剂子,用手把面剂子的上半部捏出一个鸡蛋大小的空窝窝,在最上边的外沿处捏出一个薄薄的边儿,这小灯质量蒸的好坏,在这外沿上有很多讲究,手巧一点的妇女,能把外边的圈沿捏成各种各样的花型,百看不厌活灵活现;手巧笨拙的妇女,则随便捏上一个边儿,粗粗慥慥,就像一个麻脸婆婆。

中午做饭时把这些放到锅里蒸熟,然后在空窝窝的中间插上一根火柴棍,外边包上一团棉花,天黑的时候,大人们在面窝窝里倒上一些棉油,有的兑上一些小磨香油,小灯就做成了。往往贪嘴的孩子们在倒油的同时,随手再撒上一点食盐,等把油烧干了,灯也灭了,面窝窝里的油和盐也都烤熟了,孩子们端着小灯就着香喷喷的油盐,有滋有味,美美吃起来惬意极了。

夜幕降临,孩子们从家里吃过晚饭,端着大人们蒸好的面灯,蜂拥似的往庄里跑,既是想凑个热闹,也是比比谁家的小灯好看,庄里头更热闹,大人们坐着拉呱,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喊着玩。孩子们相互靠近,比谁家的小灯蒸的好看,比谁家的小灯最亮,许多大人们在一旁抱着两个膀子嘻嘻嘻的帮衬着孩子们玩,谁的小灯蒸得好看,谁家的大人和孩子也觉着有面子,没面子的孩子耷拉着头,回到家里则会给大人吵吵闹闹,叫大人一阵心烦。

一些富裕人家的孩子挑着大人们买来的花灯笼,在人群里悠闲悠哉,转来转去,满面春风,好不得意;穷人家的孩子们,则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一言不发,蹲在地上像看西洋镜似的,不时也有胆子大一些的男孩子,满脸堆笑讨好似的,几乎哀求着富裕家的孩子,能否让他玩上一会儿,过一把“灯笼瘾”。一旁的大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比钢针扎在心里还疼。为怕别人看不起,有的大人急忙上前拉住自己的孩子,连哄带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孩子哄住老实一会。不乏还有一些好开玩笑的人,走到富裕的孩子面前,半真半假的说,“快看,你灯笼底下啥时候咋爬个小红花蛇!”听其这么一说,谈蛇变色的孩子,突然像被蚂蜂狠狠蛰了一下似的,慌忙把挑着的灯笼扔在地上,蹲在地上两腿筛糠,吓得鬼嚎,这时用纸糊的花灯笼,瞬间被里边的小灯燃着,烘烘着了起来。乐得一圈子的人哈哈大笑半天,又是抱孩子,又是哄孩子,受了惊吓的孩子的大人,不但没生气,反而似乎更开心,用手点着始作俑者的额头,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简朴的小灯,简朴的日子,简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就了那个难忘的岁月。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那段幼时的小油灯,现在我越来越清楚地觉得,含辛茹苦哺育着我们的母亲,不正是那盏小油灯吗?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回 家

下一篇: 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