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尔写作也偶尔不喜欢写作的人
这个句式来自一个我喜欢的作家。他的原话是喜欢写作但不喜欢写作的人,他是职业作家,可以如此铿锵,喜欢写作体现了他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他在文坛驰骋几十年,经历天南海北各色人等,不喜欢写作的人,说明他肯定是深受文人相轻之苦,不吐不快。我这里将他的话改动了一下,两个意思,一个是顺便表述一下作为业余作者的一个立场,另一个是借此表达一下作为职业读者的一个态度。
“文人相轻”历来是文人圈的流行病。即使是现今的文学式微,深陷边缘化的尴尬,仍没能免疫。不知是文学自身体质的衰减下降,还是市场经济商品化挤兑下的严重变形,反倒加重了此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这从当今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学奖项的评选势必会引来一番唇枪舌剑的喧闹进而发展到闹剧般的骚动就可以看得出来。它已经严重脱离文学批评的理论范畴,转而发展到恶语相加人身攻击的地步。这说明“文人相轻”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不仅被写作的人衣钵传承,更是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进一步变异和扩展放大了。
国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垂涎若渴了多少年,因遥不可及而一直心痒难熬。莫言终于获奖,按说收获名利的同时应该收获文学同仁更多的祝贺和祝福,但我们看见那些自认为跟莫言齐名的作家有哪个发出了祝福之音,哪怕是虚伪的客套?相反,我倒是看到了几个著名作家不失时机地对莫言几篇有争议的作品重新翻将出来进行一番不着边际地褒贬和诟病,不管他们冠以怎样的文学名义,那些批评文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串串的酸葡萄而已,而且大有顾左右而言他借势炒作自己的嫌疑。
我有个作家朋友,最近被评为年度全国小小说新锐作家TOP前十的第一名。得到消息后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并将获奖消息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虽然朋友自谦为“浪得虚名”,但我知道那是他20年小说写作的坚持、勤奋、才华和成绩所致??删驮谕?,我还听到了来自写作的朋友圈里的另外一种声音,当然,出于对所有朋友的尊重,我这里选择忽略。
以上是为写作的人之一种。不喜欢写作的人,还有另外一种。
艾青和杨沫都曾经是我喜欢的作家。如果不是读到艾未未回忆父亲艾青、老鬼解密母亲杨沫,我实在难以想象,本来上苍赐予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天伦之乐,在两位著名作家身上却成了为人父为人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当“父亲”和“母亲”,在儿子眼里只是一个冷若冰霜的“名人符号”时,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极端自私和冷漠。一个不能给自己的亲生骨肉付出父爱和母爱的人,哪怕他怎样地功成名就,也不值得尊重。
我也偶尔写作。我常常在想,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是精神和人性的一种修炼,写作终究不是竟赛,靠非议嘲讽和口吐莲花取胜,会丑化写作这项有氧运动的美感。所以我告诫自己,对朋友,做一个善良厚道温情的人;对家人,做一个亲情温暖有责任和爱的人,这,可能远比追名逐利名垂千古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