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黄豆芽
周末,小文在菜场买了黄豆,兴冲冲地照着网上教的做法自己试着生豆芽。没想到,几天过后,真的长出了豆芽来。只是这豆芽与在菜场买的不一样,豆瓣是绿色的。望着这一根根绿盈盈的豆芽菜,我不禁想起了那段童年时光。
儿时的我生长在偏僻的农村。那时家里父母早出晚归参加生产队劳动,用挣得的工分养育我们姐弟四人,生活很困难,几乎每年“超支”。生产队里分的一点黄豆是舍不得生豆芽吃的,因此,黄豆芽就是我们小孩子翘首以盼的美味。
每年秋季,生产队收割回来的黄豆,先要摊开在村后晒场上暴晒,把豆荚晒得裂开囗子,然后用特制的“镰刀”使劲地打,黄豆就会从豆荚中被打出来。这样一来,在晒场边缘上的豆子就会常常蹦到周边的草丛中或是地缝里,等到下雨了,就会长出豆芽来。
从生产队收割黄豆杆时开始,我们这群五六岁的小孩子就开始盘算着捡豆芽,一双双滴溜溜的眼睛时刻关心着大人们何时收割黄豆,何时晒场打豆杆,盼着队上早一点打完,好早一点收完场子。接下来,我们又天天盼下雨,以至于白天想得多了,晚上经常做着捡豆芽的梦。
大雨过后,我们都会争先恐后来到晒场找豆芽,生怕迟了,豆芽就被小伙伴们捡光了。
记得一天清晨,我照例起得早,太阳刚跳上山头,把柔柔的光洒在晒场上。头几天下的一场大雨,冲走了暑热,晒场周围的小草叶子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微风吹来,特别凉爽。走到村口的那棵大樟树下,我远远地就看到几个小伙伴或蹲或站,在晒场边、桔杆堆旁,耐心地寻找着,那种专注的神情,就像是在地上寻找什么宝贝。
和现如今在菜场买的整齐划一的黄豆芽不同,儿时从晒场边捡回的豆芽尽管长短不一,但都很粗壮,更为不同的是,每一根豆芽顶上的豆瓣一律都是绿色的。长大读书后才知道那是因为光照后产生光合作用的缘故。运气好的话,每天早晨可以捡到一小把,拿回家后,母亲就用湿布盖好存着,第二天早晨再到晒场上去找,积攒几次,就可以炒一小碗了。
母亲炒豆芽的时候,我再也无心做别的事,总是跟前跟后主动在土灶前帮着烧火。农村的土灶很大,烧火的灶膛很深,没有一定的技巧是不容易烧着火的,往往会弄得满屋子都是黑烟,呛得人眼泪鼻涕一大把。
母亲是一位很能干的农村妇女,身材姣小,干力气活不行,所以她定的工分比父亲少很多,但她是村里有名的能干人,手工缝制衣服、绣花、做油面、做豆腐等等活儿她都很精通,邻居们常到我家里来请教,她总是耐心和善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她们,因此在村里人缘关系很好。父亲虽然身板结实力气大,队里的重活累活总少不了他,工分挣得比母亲多,但是,家里的大事、小事、吃喝用度都是母亲把持。
炒豆芽需要用油,可那时的菜油很是宝贵。能干的母亲就自己琢磨出省油的法子来。她先在锅里滴几滴菜油,稍过一会儿,再滴几滴水,让油在锅里炸开,如此一来,那几滴油就沾满了整个锅面。盼望已久的豆芽终于下锅了,在一阵嘶嘶啦啦声和翻炒声过后,母亲会再添点水,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我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做着这些事,当豆芽香味飘出锅外,我总是忍住不让口水流下来。
豆芽终于到嘴了,那香脆可口的味道好吃极了,真的是无法形容,至今让我难忘。那一根根绿色的豆芽菜,是我挥之不去的童年味道。
2016年6月13日
(题图就是小文生的黄豆芽,作者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