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几件令人难忘的事情。1979年,我在野外工作时的一次炸树经历,就使我终身难忘。
那是1979年5月,我们603测绘小组在会理县岔河公社的一座山上,进行野外地形图测绘。测绘之前,先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如设计、踏勘、选点、埋石、观测、计算、在空图版上划方格网、标注高程等,在把所有工序完成后,才能正式测图。
一天,我们选点时发现出了个大问题,在一个5秒点与一个图根点之间的山坡上,长着一棵高大的青杠树,隔断了两个点之间的视线,两点之间如果不通视,就必须移动点位,修改已经设计好的线性锁,才能避开这棵大树。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我们在山顶上怎么想办法移动点位,都避不开这棵又高又宽的青杠树。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树砍掉。当时在这个深山老林里作这个决定不涉及违法。走到青杠树前,抬头一望,我们却大大地吓了一跳:这是一棵树龄至少上百年的老青杠树,树冠高约20多米,宽约40多米,树身直径约1.2米,几根树枝每根直径都有50—60公分,整个树子像一把巨大的雨伞。我们小组的砍树工具只有一把中钢斧和两把弯刀,要想砍倒这棵青杠树几乎不可能。怎么办?老工人李师傅向组长建议,还是老办法——炸树。正好山下分队部里还存有一批炸药,可以申请领来用。于是我们赶紧向分队请示,几天后又派专人到分队去领取炸药。等我们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过去10来天了。
5月16日早上,天空阴沉沉地,但没有下雨。我和李师傅、曹师傅三人一道,从小组驻地前往山上去炸树。李师傅背着炸药和雷管,我和曹师傅则带上斧头、弯刀、绳子等必备工具。在山上走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青杠树下。
炸棵大树可真不容易,首先要确定树倒的方向,再确定在树身哪个地方砍口子,埋炸药。李师傅和曹师傅先围着大树仔细观察着走了一圈,又伸出双手测量树的实际直径,然后他俩蹲在地上开始讨论起炸树的各个细节:树口开在什么位置,要多深,炸药量要用多少……,等他俩把所有细节都商量好后,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李师傅先在树上确定好位置后,抡起手中的斧头朝树身砍去。青杠树木质十分坚硬,才砍了一小会儿,他就浑身冒汗,双手累得发酸,曹师傅接过李师傅手中的斧头又继续砍,我则在旁边打下手。他俩轮换着砍,不一会就把第一个炮眼口子砍好。紧接着,埋炸药,填胶泥,牵引线,我们很快做好这一切,下面就是点火了。曹师傅带我往大树倒下相反的方向走去,我们躲在较远的一棵树后面,李师傅见我们都准备停当,掏出打火机来到青杠树前。我藏在树后,好奇地伸出脑袋看李师傅怎样点火。只见李师傅先选好后退的路径,然后伸出右手“啪”的一声打燃打火机,对着雷管上的引火绳点去。只听“兹”的一声响,引火绳顿时冒起一股蓝黄色火苗,瞬间就顺着引火绳朝雷管燃烧去。几秒钟后,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霎时昏天黑地,飞沙走石,大树猛烈地颤抖了一下,整个树身朝我们预先设定好的方向斜下去。但没有倒下,树身仍顽强地站立着。见此情景,我们又继续在树身的不同部位砍口子,埋炸药…..,当第五发雷管响起后,才见大树如同一个巨人晃悠悠地挣扎了一会,朝山下方向轰然倒下去,天空顿时敞亮开来。待浓烟散去,我急忙跑到树前仔细查看:呵!好家伙,大树被炸的稀烂,炸倒了!炸倒了!我兴奋地喊到,心里既高兴又替大树惋惜。这棵百年大树如果长在其它地方,如果在GPS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会从保护森林资源的角度重新选择点位,大树也就不会遭此这般厄运??上鞘窃谏细鍪兰偷钠呤甏?,我们的测绘方法和技术设备还十分落后,地形测图主要以手工绘制为主。我为在我们手中倒下去的许多无辜大树感到惋惜和遗憾。
此刻,已是中午时分,我们三人快速收拾好工具,急忙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