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我自静默向纷华

来源:作者:陈蕙卿时间:2016-08-25热度:0

               我自静默向纷华

                 陈蕙卿

  近日,远在西安工作的一位中学同学,在同学网上晒了几张他拍的照片。我的这位同学是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拍照的技术自然是一流的。这是几张西安民众和游客扎堆来到西安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的古观音禅寺,欣赏千年古银杏树的照片。据同学说,西安的这座古观音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8年),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相传这棵古银杏树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栽。发照片的当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冬,西安雨后初晴,暖阳普照,古观音禅寺这棵树龄达1400多年的古银杏树叶子呈现出一片金黄的色彩,仿佛披上了“黄金甲”。月末,同学又发了几张照片。照片中,这棵古银杏或许是经历了周末古城西安的蒙蒙细雨,金黄的树叶大半已落,树冠和树枝上的金黄已黯然了不少,但扎堆来到古观音禅寺欣赏古银杏树的人们却有增无减。细细看来,这棵古银杏树的地面,仿佛平铺了一个巨大的毛毯,色泽明丽而鹅黄,温软而厚实。却原来,落叶成金。

  在清冷的季节里,古观音禅寺迎来了众多人来人往,只为一睹古银杏树那短暂的溢彩光华,有谁会在意守护在一旁的千年古刹呢?又有谁会在意古银杏树为了这短暂的芳华而静默在尘埃中已越千年的岁月呢?

  梦回14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当李世民亲手栽种这棵古银杏树的时候,这是一棵还处于幼年时期的银杏树苗。在李世民光环的映照下,在观音禅寺僧侣的呵护中,在大唐民众的盛情之风里,这棵银杏树抽枝展叶,渐现风姿,傲然挺立,独步天下。大唐盛世百余年的时间里,它也曾有过很多次灿烂辉煌的“黄金甲”,也曾有过很多次令人赞叹的“落叶成金”。名贵的身世和青春的韶华,让它在大唐的国度里,风华绝代,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与富贵。但是,当大唐硝烟骤起,社稷崩塌,繁华落尽,人心向背之时,这棵银杏树也就只有落寞在观音禅寺的一隅,伴随着观音禅寺的春夏秋冬,孤寂地聆听僧侣们的诵经之声,寂寥地在观音禅寺萤火虫一样的长明灯下,回望自己曾经的靡丽与繁华。瑟瑟秋风里,虽依旧极尽娇妍,依旧极尽华美,但因为物是人非,因为时过境迁,就如同走入坟墓的大唐王朝,在历史的烟风苦雨中,昙花一现,也便消逝在俗世的过往中。沧海桑田,走过了1400余年的岁月。

  殊不知,这棵古银杏在被人遗忘的1400余年里,与青灯之香为伍,与平和之音为伴,与无争之心为朋,竟磨练了它的心性,修炼了它的品格,成就了它的静默,在西安这座风雨飘摇的古城里,固守着自己的岁月。早春绽叶,春深生长,盛夏翠绿,早秋嫣黄,晚秋落金,冬日蓄势……在寂静的日子里,安宁地走过自己的一季又一季,等待来年的轮回。

  古银杏树还是古银杏树,却在1400余年之后的今天,在这个平凡的秋季,因为它灿烂的金色而被世人热捧。再度游人如织,再度敬者如云。傲过,叹过,哭过,恨过,死过……繁华,失落,宠辱,炎凉,沉淀……1400余岁的古银杏已经不是大唐的那个孩子,它不再招摇,不再喧闹,只是静默在古城西安的秋风里,蓄金,染金,满金,落金,铺金……一世的生命以遒劲的身姿,舒展的枝叶,青春的延绵,灿烂的金色示人。那诱人的金色,在世人的眼中,凝结了富贵,聚集了名利。多少追梦人为此颠倒了黑白,多少世务者为此扰乱了心绪,多少逐鹿者为此失却了本性。一看叹三叹,再看夜难眠。

  再多的纷华最终都归于沉寂。见证了1400余年的兴衰,这棵古银杏树,就像一位历史的老人,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世人如何聚散,它皆以静默之心,看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任云卷云舒,去留随意。于静默中看纷华,这原本便是大自然馈赠给世间万物禅化的心境。

                             

                                2015年12月1日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