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校园听雨

来源:作者:陈蕙卿时间:2016-08-26热度:0

                  校园听雨

                   陈蕙卿

  年节刚过,江南的雨季似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早春三月里,便急匆匆地来到了校园。在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里,校园里的雨,浅浅的润着,没有磅礴的雨声,却看得见琴弦将雨声拉伸成一条条细细的雨帘。在素雅绵软的音韵里,是一曲二胡,清清婉婉,弹奏出如诗如画的校园韵律,晃悠出几许楚楚的校园幽香。优柔的诗情,那么执着地翩跹于校园三月末的枝头。岁月绵长,不知让多少人为了这份雨意而赋了痴情。

  撑着小花伞,走在细雨迷蒙的校园里,绵柔的雨丝在身前身后温存着,抚弄着花伞的叶瓣,滴落的音韵如丝似锦,在四周弥散?;秀奔?,独醉于沙鸥间、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身影令人怜惜。点点雨儿跳窜到她身旁,一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笨闪系挠甓缍阄蟮绷俗锶?,淅淅沥沥的江南雨让失夫之痛的女词人心中满是愁索,心伤欲碎在了凄清的小雨里,落进了烟雨的历史长河中。 

  走在透着新绿的校园里,听滴滴答答的细雨打在伸枝展叶的嫩枝上,打在凹凸圆润的青石子小路上,平平仄仄的韵律便从雨丝里穿流而来,清清泠泠的音韵也就顺着叶尖串串珠儿似的洒落。几个学生欢欢笑着,跑向校园一侧的荷塘,如杨万里《小池》里刚出水的“小荷”,俏俏皮的,“才露尖尖角”,便活跃于池畔;又恰如雨中的“蜻蜓”,活泼泼的,不经意间早已“立”在了嫩荷的“上头”。

  不错,细听校园的雨,绵柔而清婉,淡雅而芬芳,带着晶莹和剔透,静静地融入读书郎的心里。但是,校园的雨却又是青春而活泼,沉稳而张力的。因了“好雨知时节”,便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欢愉;因了“天街小雨润如酥“,便有了“草色??唇次蕖钡拇荷灰蛄恕罢匆掠踊ㄓ辍?,便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因了“水光潋滟晴方好”,便有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特质;因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有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思念;因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有了“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怀。当那种淡淡的、清清的、柔柔的细雨飘过这些衣袂翩翩的才子佳人时,校园里的雨便因了这些灵性的人儿,而有了一种青葱的美丽,一种古典的忧郁,一种心动的遐思。

  其实,多情自古校园雨,风雨飘摇总关情。校园里的雨在润物无声的福泽中,也悄然改变着校园里读书郎的思想和心态?!奥瘫樯皆茁?,子规声里雨如烟”,散着柔和的香,淡淡地弥散,四野变得柔和,人变得宁静,做起事来也心平气和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早卖杏花”,抒着诗意的景象,绵延四野,天幕变得空灵,人变得淡泊,心灵就在这当中得到了净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漾着湖水的丰盈,烟柳缠绵,万物变得生机,人也变得滋润,神情自然就在这天地的复苏中显得格外的精神。 

  岁岁年年,丝丝柔柔的江南雨啊,让校园里一茬又一茬的读书郎,在绿荫似画的校园中,听出了江南雨延绵不息的音韵。却原来,校园里的雨是雨之灵魂,它一直活在唐诗宋词的意境里。

                                 2015年3月28日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