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边越来越多的在谈论养生之道。
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自己在成长,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始加入身体退化的圈子。
瞎扯一句话,就是你已经老了。
二是物质生活看似越来越好的今天,养生是一个摆在大家面前的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正经的说,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养生之道,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在这个问题面前,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
只是那天一个朋友说了一句,我觉得在理儿。
他说,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有自己最清楚,医生也就是给你一个参考,一点建议。
也是,关于养生的帖子、鸡汤,在各种媒体上多得数不胜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你说谁有理?其实谁有理,只有你自己说了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犹如谈女朋友,周边的朋友都觉得你俩就是一对儿,完美结合,但你心底,合不合适你自己知道。
要跑全马,肯定要穿一双合适的鞋。
(二)
子女的教育也是一样。
什么样的方向和道路适合你每天捧在手心的孩子,这事儿你也只能是孩子的一个参考。
所有的路还得让他自己去选择,去走。
我们只是希望孩子知道,这条路的前方有墙。
但很多时候,让孩子自己走到墙根,他才看的更真实,感觉更真切。
只是在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他,不要走得太快,否则真的遇到南墙,定会有头破血流的真实和真切。
如果孩子的一生就是全马,那么我想,对于孩子,我们只是希望他用一生,真切的走完全马,而并不是一定要要求他们要以多块的速度走完全马。
(三)
生命,更多的是真切的去体会过程,而非总是一味的寻求伟岸的结果。
犹如读一本书,我们需要的是真切的读懂作者的心声,而非通过读这本书,窃取作者长篇累牍后给我们的结论。
要获取结论,其实很简单,看看书的简介就够了。
要获取财富,也很简单,抢银行就可以。
全马也一样,如果我们必须要以多快多快的速度抵达终点,很简单,借助很一般的交通工具就可以达到。
读书,就是感受作者备受碾压的痛苦,或敞亮的快乐,汲取作者人生的元气。
生命的过程,和养生有关。
也和养生无关。
养性,远比养命要难。
上一篇: 我的老家之70年代生活印象
下一篇: 冠军的爷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