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塞外明珠

来源:作者:一石时间:2016-10-12热度:0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家乡很美,但你要问我她美在哪儿,我却答不出来,许是看习惯了,反倒觉不出来了,就像是天天生活在画里,一切都觉得那么自然和理所应当,也就不知道画究竟美在何处了。但这种美却渗透了你的血液,融入了你的灵魂,伴着你的成长,被深深的埋藏着。

    外地的朋友开车来看我,到扎兰屯时天已黑。当他看到南出口阑珊的灯火和高耸的红色中国节雕塑,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他向北走;当到糖厂时又打来电话,我告诉他继续向北走;到交通局时又打来电话,我告诉他继续向北走;到建设银行时又打来电话,我告诉他还得向北走;到了成吉思汗宾馆,他下车后对我的第一句话说:“你们扎兰屯到底有多大啊,我开车走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不到头呢?”

    第二天早晨出了宾馆后,他抬头盯着看,我以为天空上有什么东西,也抬头瞅了瞅,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他则认真地说:“天,真蓝?!?/p>

    他既然是来看我,我自然是不能少了要尽一下地主之宜,带他到扎兰屯四处看看,于是换我开车给他当向导。当车开到扎兰屯大桥的时候,他连忙喊:“停下、停下。”这时我对他的一惊一乍已经没有什么可感到惊奇的了,果然不出所料,他拿着数码相机对着桥下的大河和不远处的红毛柳一通“喀嚓”。

    五月初,正是杜鹃花开的好季节,我带他去了南木的杜鹃坡,当他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与之前不同,整个人忽然安静了下来,虽然手中的相机仍不停的拍摄着,但却不再多说一句话,好像整个人都沉浸在花丛里了似的。只是过了许久,他才慢慢地说道:“居然还有这么美的地方?!?/p>

    下午我们绕道于秀水,已近傍晚。站在山顶的凉亭望去,茫茫林海枝头泛青,叶芽吐尖;一抹溪湾之上,一弯虹桥架起金波两岸,再远处能眺望到节次鳞比的楼房。两侧漫漫无边的大山,就像一双张开的臂膀,将静若处子的扎兰屯拥卧在怀里,做着绿色的梦。忽地一声轰鸣,青山碧水之间,一列内燃机车如长龙一般从隧洞中徐徐驶出,依山脚下缓缓前行。此时阳光从云朵上方射下,烟雾茫茫的柳林上空,金色的霞光如排笼下,光与雾相互洇浸,树木山石,顿时都如泼墨的写意。

    晚餐朋友说他想吃玉米面大饼子。我知道我这位朋友嘴刁的狠,想必是吃了两顿饭店被油腻住了,便开车去了我家。

    我家住在郊区的平房里,朋友一进院子,看见二十几头毛驴在用木杖子围成的圈里撒欢的跑着,吃惊地“嚯——”一声,然后又道:“你家的院子挺大啊,养这么多驴?!蔽医馐偷溃骸扒澳昕佳?,效益还不错,内蒙古广播电台还专门采访过?!?/p>

    晚饭我妈特意用大铁锅烙了玉米面大饼子,还烀着玉米棒子、茄子、土豆,炸了一大碗飘着油的辣椒鸡蛋酱。

    出锅时一掀锅盖,一股喷香伴着热气冲了出来,蒸腾而上。

    饭桌上朋友先抓了一根玉米棒子说:“这好东西这个季节可不好弄,我太幸福了?!彼底疟憧辛艘豢?。

    妈妈道:“这是去年夏天时摘下来的,烀熟后放在冰柜里冻上,等想吃的时候再蒸热,就跟新鲜的一样。这茄子、土豆都是自己家种的,没上化肥,可好了。这酱也是自己家下的,都是自己家地里种的黄豆做的。”

    朋友只顾着吃了,嘴里塞满了东西,直点头,可手上还没闲着,把茄子扯开,把土豆夹成碎块,然后浇上辣椒鸡蛋酱,拌吧拌吧之后便稀里糊噜地往嘴里填。

    吃完饭天已很晚,朋友就在我家住下了。

    在我的房间里,朋友问我:“你家还有地?”我知道他指的是农田,便道:“有,四十亩左右吧,父母一直种着?!迸笥延治实溃骸澳悄阒止芈??”我道:“当然种过,点种、牵牲口趟地、铲地、健苗、割地、装车,都干过?!薄澳窍衷谀??叔叔那么大年龄了,还能干得动?”我解释道:“肯定是不行了,现在全机械化种收了,再也不用那么费劲了?!?/p>

    朋友诡异的一笑,道:“要是在民国,你家可算得上是一个大地主了?!蔽移母胁镆欤骸罢獾愕卦趺茨芩愕蒙鲜堑刂鳎俊迸笥言椒⒌靡獾溃骸澳训滥悴恢??《太阳照在桑干河》里描写的一个大地主,家里就有四十亩的桔园,而周立波写的《分马》(《暴风骤雨》选段,编者注),那个被分的地主家马好像也不过就十几头。你家现在有四十亩地,二十多头驴,可以把那两个地主的资产加到一块了,还不是大地主?”听了他这话,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苦笑道:“我家这点资产,在村里也只能算是垫底的了?!?/p>

    第二天早晨起来,朋友到院中伸了一个懒腰,他眼尖,一眼看到院前邻居家的电视杆,道:“现还有电视杆呢?”难得他还认识这东西。

    现在已经很少再能看到电视杆了,也就是专用名词所说的户外天线。现在的电视不是连通了有线,就是安装了微型信号接收器。更何况现在城市居民多住楼房,长长高高的电视杆显然不适合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在楼顶上站立。

    如今邻居一家人全搬到城里的楼上,临走的时候电视杆没有拆倒,所以我每天一出屋门,就看着前院邻居家的电视杆直指蓝天地耸立在那里。

    竖立电视杆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这样的历史不会成为传说,更不会变成神话,但也许会成为一个简单的故事。自从朋友来后,莫名的,我就沉浸在一种说不出来的骄傲和喜悦当中。这种骄傲喜悦并不是他带给我的,好像是我本来就有,只是一直不知道或是没有察觉罢了,但因为他的到来,一种无形的优越感被对比了出来,从而挖掘出了我心中一直埋藏的骄傲喜悦。我领着朋友一边朝父母房后面的山上走进行晨练,一边叙叙叨叨的就电视杆这个话题铺展开跟朋友讲起了以前的事情。

    我隐约记得自己还不算是太懂事的时候,每天天黑以后,就会被妈妈平放在一块毯子上,毯子的四个角先从脚包起,然后左角包向右,右角包向左。被包裹起来的我被抱起来,毯子上角也包下来,眼睛被挡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妈妈抱着我,爸爸抱着哥哥,趔得趔得到姥姥家看电视。我那时对电视没有印象,基本上在包裹里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后来大一点的时候,自己就会跑到姥姥家看电视。姥姥家是台黑白电视机,电视台在白天的时候只有星期日上午才会有节目播放。白天看电视的时候,姥姥家便用铁窗扇将玻璃挡上,只有几道光线透过两扇铁窗之间的缝隙射进屋子里,哥哥把手放在那道光线处,手掌照射光线处透着很红很红的颜色。屋子里变暗后,这样看电视就不会觉得刺眼睛了。

    后来我自己家也买了一台电视,十七寸的飞鸽牌黑白电视。我还因为撕掉了粘在电视机喇叭上的商标贴纸而被父母给骂了一顿,原因是“撕掉商标贴纸使电视机外壳看起来不如有商标纸那样美观了”。家里的户外天线也是从那个时候竖起来的,由两根长长的木杆连接起来,上头用铝线圈成一个圈,然后连着一根电线,一直通到屋里的电视上。

    再后来兴起的安装有线电视,像什么平板、高清、数码、超薄、液晶彩电都开始一个个陆续出现了。

    也是自从那个时候起,户外天线开始随着有线电视用户的增多而逐渐减少了。

    但不得不说,科技的进步,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传统电视产业被突然闯入生活当中的电脑网络所改变,观众由被动收看向主动选择收看的方向发展。观众想看什么节目,已经完全不受时间、播放次序上的影响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并控制播放进度。

    科技越来越发达,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还能照像和录像。而现在的液晶电视,已经具备有电脑显示屏同样的功能。盛极一时的VCD、DVD已经被淘汰出历史的舞台,而MP3、MP4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且这些事物的功能,将与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电视机、电脑一起,越来越趋于融合了。

    听我说完之后,朋友略有所思,然后道:“社会的变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它是那么潜移默化,让身处其中的人察觉不出??墒撬质悄敲淳薮?,让人惊叹它的翻天覆地。这当中既有一样的共性,又有不同的个性。扎兰屯我曾来过,那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随着父母一起来走亲戚,现在想起来,在我的印象中扎兰屯没有多大,而且市区还都是平房,除了主干道,稍偏一点的地方都是土路,七拐八扭的,特别不好走。既使是主干道,天黑了也没有路灯,乌漆抹黑的。那时路上也看不到几辆车,偶尔有辆绿色的吉普,更多的是驴马车。但这次来,简直让我认不出来了,不但路修得笔直畅通,路灯等设施也齐备完善,路上更是车流如潮,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仅是这些,如今的学校、医院、社区建设等等都比以前好得实在是太多。我们上学时都在平房里,可是现在还有几个学校没有教学楼的?以前去医院都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可是现在的几家大医院全都新建了大楼;以前小区当中的空闲地就是一片垃圾场,可现在全变成了绿地与休闲广场,一早一晚附近的居民全都出来到广场上跳舞、扭秧歌健身。反过来说,如果你心情不好,还有闲心出来跳舞扭秧歌吗?”

    朋友道:“你是想说,不仅是的社会环境在变好,就连这里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巨大变化?!?/p>

    我答道:“对的?!?/p>

    这时我们已经到了山顶,我手朝河西的方向一指,道:“你看那里!”

    朋友远眺着,道:“好多塔吊啊?!?/p>

    我说道:“对,那里正在开发建设,将会变成一片新的城区,将来扎兰屯市会变得更大更漂亮!到时候请你再来扎兰屯。”

    朋友道:“好,我一定会再来?!?/p>

此时清晨的阳光忽然变得大好,不浓烈,霞黄透亮,如神光般普照天地环宇。大山怀内的城区,在坚实广袤的土地上铺开,就像一泓不似人间的圣水,被茫茫大山所拥簇。而我们就像是顺着早晨的清风,被送到这潇洒的境界当中去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