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玉海遐想

来源:作者:陈金凤时间:2016-11-15热度:0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从这些经久不衰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国人尊玉、敬玉、爱玉、赏玉、玩玉、用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从古到今,玉常用来作为镇国神器、祭祀天地四方、昭示神灵。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古汉台,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个用精美汉中玉打造而成的“石鼓”,虽经2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光彩照人;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前的一对用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的华表,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据考古发现,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当时,我们的祖先就能把玉石制成像镞、凿、矛、斧、锛、铲、纺轮等守猎、农耕、纺织用的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玉雕装饰品;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在先民中开始流传;殷商时代,佩饰玉已经较为常见。秦汉时代,祭祀和送礼用的玉器,已经成为当时的普遍风尚;明清以后,衣帽冠发有各种佩件、饰物;食盏、玉杯,不一而足,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更为精致,用途也更为广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玉石勘查、开发、利用得到快速发展。继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独山玉之后,陕西地矿汉源玉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汉中市米仓山腹地发现一独特、珍奇的玉种—汉中玉。它不仅具有和田玉质地“细腻柔和”的优势,而且兼具岫岩玉颜色“多彩美丽”、蓝田玉“温润有佳”和独山玉“块度多样”的特点,因此一举成为中华五大国玉中的后起之秀。其品种有“金香玉”、“透辉石玉”、“闪辉石玉”三大类十余个品,其中“金香玉”尤为希有金贵,堪称稀世珍宝。

      玉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玉意识演化成国家意识,玉推动了社会发展,“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之根。自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脍炙人口的明清诗词,无不留下玉文化的身影。如:“宁为玉碎”,彰显的是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宣扬的是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弘扬的是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提倡的是清正廉洁气魄。陆游的“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写尽了璞玉浑金的风流之韵:乾隆皇帝的“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道尽了玉的灵秀和淡雅。谢枋得“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称美女为玉人;牛峤“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归”,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更有甚者,将那绝世美玉写入红楼一梦,借曹公之语,吟咏出一段“茜纱帐下,公子多情?;仆谅⒅校浜伪∶钡娜思浔?。

   “玉文化”无处不在。远的不说,汉中玉“文化兴商”的有益探索,就颇为引人注目。一方被命名为《水中仙子》的玉品摆件,本身就楚楚动人,并配以“水中仙子韵,心上诗痕长。无意凌清袖,绰约梦境香”的美辞,遇到“爱玉及辞”的买家,怎能不慷慨解囊请玉回府?再如,一方出自雕琢大师之手的《春蚕》摆件,通体光彩照人,蚕态栩栩如生,他们又在底座上配以“一怀情思,当向有情世界中俯仰;满腹文章,但从无字天地里纵横”的诠释,让冰冷的摆件顿时增添了意趣,让人爱不释手。

    “黄金有价玉无价”。自古以来,无论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还是市井布衣、平民百姓,大家都把玉视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正如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说的那样:“上万年的文明启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确,“琢玉成器”无处不打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印记;“玉文化”时刻在引领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当今的中华大地上,无处不在流淌着玉文化的诗韵和个中传奇。我们徜徉其中,怎能不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呢?

     

     图为用汉中玉加工的摆件《玉如意》       陕西地矿汉源玉业(集团)有限公司  供稿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回家过年

下一篇: ”双十一“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