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青岛开埠,错埠岭的百年变迁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6-12-16热度:0


  群山起伏,沟河交错,地薄林密,这是多年来对错埠岭村描述。错埠岭村的名字最早见于史籍,约在明代万历年间。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刊出了一部莱州府志》,由莱州府知府龙文明主修,由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掖县人赵耀和南京大理寺右寺丞掖县人董基编纂。该书的第五卷中,就记有错埠岭之地名。万历版《莱州府志》为平目体,先分卷,然后在各卷中平列条目。该书的第五卷中有16个条目,第二个条目为《兵防》,在记述浮山寨备御千户所时,列出了它辖属的18个墩堡名称,其中的一处墩堡名为错皮岭,这个错皮岭就是今之错埠岭。清同治《即墨县志》中,也把今之错埠岭写成错皮岭,可见错皮岭之名在明清两代皆使用。

  自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在山东沿海设立了许多卫所,以防御倭寇入侵。当时的浮山寨备御千户所设置于洪武二十一年,隶属鳌山卫,这个千户所所址即今之浮山所村,它辖有4个军寨、9个军屯和18个墩堡,错皮岭墩堡便是其中之一。按明代兵制,每个墩堡有军士五六人,遇警则白日举烟,夜间放火,屯垦之军士和军户便可迎战倭寇,守土保疆。大约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于姓人家从文登大水泊迁到错皮岭一带立村定居。错埠岭的名称很多,因村周围埠岭环绕,故有环埠岭之称;又因地处岭上,亦有岭上之称;还因地势南埠高、北埠低而埠岭交错,依地形而称为错埠岭。名称虽多,但可以肯定它最古老的名称是始于明代的错皮岭,清代沿而用之,而错埠岭之名大约始自清末民初,民国十七年出版的《胶澳志》,就记为错埠岭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的主战场,日本侵略者战胜德国侵略者占领了青岛,日本人在错埠岭山下开设了温泉旅行社,让野心家,探险者在山下泡温泉,骑马挎枪在山上打猎。后来,被抗日志士把日寇的旅行社炸毁。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错埠岭村的许多爱国志士走到抗日第一线,为中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解放后,错埠岭村经历了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锐变,记得在五十年代,这里到处是荒山野岭,青岛四方区的工业区从这里开始,那一道道带刺的铁丝网在错埠岭山顶起,把青岛冰柜厂,沙发厂,纸箱厂,日用化工厂,床单厂,红卫电线厂,石棉一厂,木器二厂、汽车修理厂分割划界,生产着那些城市百姓生活的日用品,那些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水散发着臭气沿着山上的大沟流向海泊河,让青岛的母亲河变成了臭水河,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企业现在大部分被淘汰破产,只有青岛冰柜厂脱颖而出,发展到海尔冰箱厂。值得一题的是,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那时青岛商业局供应全市人民菜篮子的蔬菜仓库就设在错埠岭,每当冬天降临的时候,那上万吨的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都囤积在这个仓库。由于当时汽车比较少,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菜店就派职工拖着地排车来拉菜,居民凭商业局发的购物证到菜店购买。现在,经济放开了,全市上千个蔬菜网点都取消了,那供应全市的蔬菜仓库变成现在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

  在历史的不断进程中,周边大型商业网点的建立繁荣了错埠岭地区,新兴旅社,海城宾馆,麦特好超市等上千个商业网点让这错埠岭变成了市北新的商圈,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昔日的荒坡野岭不见了,变成了连接城市东西的主要的交通干道,那些花园式的居民小区取代了过去的村庄。如:四方实验小区,清江华府,青建太阳城等。原先意义上的错埠岭村消逝了,吴家村消逝了。现在归属辽源路街道办的错埠岭四个小区已经焕然一新,旧貌换新颜了。

  错埠岭周边的变化,也就是青岛的变化。错埠岭村的历史,也就是青岛历史的一部分,写好青岛这部厚重的历史,挖掘错埠岭村百年来的故事和发生的变化,是我们每一个老一辈朋友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