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给我留了宝
散文/邓国清
一直以来,很喜欢看电视上的鉴宝栏目,一来看看是什么宝贝,怀着好奇心一饱眼福;二来看看专家怎么鉴宝,丰富我的头脑。经专家鉴定,宝物真假便见分晓,那些赝品华而不实,可谓分文不值。真的宝物,有的看似普通,却尤为珍贵。宝物的来源为祖传者居多,中途得之者居少。芸芸众生一员,有谁不想拥有祖传宝物而富有呢?生活是现实的,我的祖辈无从追根溯源,也不知是否有宝物失传,但我的父亲却给我留下了无价之宝,这宝是精神之宝,就是塑造我诚实为人处事的灵魂。
岁月如梭,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四年多了。每每想起父亲,我心里就难过,心中充满内疚和遗憾,因为我没有尽到在父母病床前服伺以反哺报恩的孝心,父亲是在81岁那年国庆节,回了趟宜昌老家后,顺道跟随二姐父去武汉玩,在路上出车祸去世的。
一如作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伟岸和慈祥的。父亲整整大我40岁,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如我现在年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孤身一人异地白手起家实属不易,祖传无宝,全凭他一双手撑起八口之家 。
父亲瘦高个,身体一直还不错,唯患有风湿腿关节炎,这病缠绕他多年,一时也无法治愈。提起他这病,也就牵扯出父亲人生一段光辉旅程。父亲是一个复员军人,1950年,在祖国号召下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嘹亮歌声中赴朝鲜抗美援朝。英勇作战中父亲受了枪伤也立了三等功,但在战火纷飞艰苦的日子里也给父亲留下了 一生的“风湿腿”病。军功章、复员退伍军人证是父亲的骄傲,也是他一直珍藏的宝。退伍后,父亲在县菌种厂学了技术,在镇菌种厂当了技术员。后来,招工转正时由于村里老支书要人不放而未能“吃皇粮”,但父亲从不埋怨人,也不后悔。回村后一门心思在村里干,利用所学技术为集体办厂房,强村富民。在群众眼中,父亲为人公道、正派,是村里的能干人,他是村党员干部,也是村办菌种厂负责人兼技术员。父亲干事不怕苦、不怕累,无论山高路远,无论天晴下雨,总是挨家挨户地为村民们作食用菌栽培技术指导,看到各家各户木耳、香菇、天麻、茯苓等土特产丰收了,收入了,父亲心里才是踏实的、欣慰的。
父亲常教导我们子女做人要堂堂正正,他自己也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正直厚道,忠孝义气。在和母亲一起拉扯我们姊妹6人生活的困难日子里,还接济左右,我小时候模模糊糊的印象里,他为邻居五保老人“贺奶奶”安排了后事。贺奶奶的坟头也一直由父亲每年去祭扫?;辜堑靡淮?,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父亲在村菌种厂时,有一天,一位约50岁左右,四川绵阳县姓王的绷萝筛的师傅,在兴山与??到唤缫淮隽死孤非澜俚模票唤倭烁鼍?,还被扒了外衣。饥寒交迫的王师傅步行大半天流落到父亲处求援,父亲二话没说,收留他过夜,并以热茶热饭相待,走时还赠与衣穿和送上路费。后来,王师傅还带了在部队当连长的儿子专程来拜望父亲。听说连长还带了部下,带了枪,去了“卡子处”,希望能再会到那些“弟兄们”,却有意无果。
有一年清明节,回家给母亲插青上坟,我一如往日,总要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转转,看看家里的发展变化,看看地里农作物的长势。我突然发现,我家一间老屋与邻居的空道内新建了一猪圈。父亲告诉我说是邻居刘家大哥建的。我有些气愤,心想自己从事土地管理这么多年,难道还因“土地问题”让别人欺负到头上?而父亲却说,那地方是两家老屋公墙地界,我家建了新房也用不着了,还用“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道理来开导我。是啊,本是父辈情同手足的邻居,让他三尺又何妨呢!也因此作罢。
父亲在我心目中是慈祥的,记忆中,从没打过我。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没有因此放弃供我们姊妹上学,在他的尽力抚育下,我们姊妹6人有3人从农村出来参加了工作。令我记忆犹新,终生感动难忘的有两件事:在我小学时候,有一次,小组一个比我大四五岁的大男孩欺负我。当时,我在邻居家门前禾场上玩耍,趁我玩到一个泥潭边时,那个大男孩突然用石块冲向泥潭,顿时,我脸上,身上都溅满了泥浆,脏兮兮的我哇哇的哭起来,路过此地的父亲刚好看见这一幕,他急忙丢下手中做活的工具快步跑过去,十分气愤地抓住那男孩,责问他为什么使坏,以大欺小。让他把我衣服弄干净,那男孩自知理亏,忙向父亲告饶,父亲让他向我道歉后才放了他。再是,高中毕业后,我应聘到镇土地所工作,接到政府的通知后父亲非常高兴,特意备了一顿好饭菜为我践行,还坚持要送我上路,一路上帮我扛行李,全然不顾自己的风湿腿,趟过齐大腿深的深秋河水把我送到村头公路。至今,父亲送我搭车的背影,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操劳一生,没有享受过什么福。我们姊妹都各奔东西相继成家,留下他只有跟随我忠实的大哥大嫂生活。我在县城买房后,想把他接到县城来生活,让他安度晚年??伤豢侠?,来了,最多玩上十天半月就急着要回去。父亲仍一如既往的操心劳碌,还东筹西借帮助我的哥嫂改建住房,用国家每年补贴他的几千元抚恤金补贴他们。父亲一生克勤克俭,总为儿女们操心,好吃好穿先紧我们姊妹,年老了,还把辛苦劳动来的木耳、香菇、鸡蛋、羊肉、等土特产品给我们送。逢年过节,姐姐们都要为他买一些衣物,带一些补品,他总是吵嚷着说衣服多得穿不完,不让她们乱花钱。我有几年没给父亲添置衣物了。那年他过八十岁生日,我们姊妹以及亲戚朋友们都想给他大办生日宴以示庆祝,可他就是不愿意。就到县城我这里躲起来。我想给他买一套新衣,但父亲再三叮嘱我,不要乱花钱,在我的劝说下,父亲勉强答应和我上街,按他意愿去了县武装部军用品专卖点,在那里父亲高兴地挑选了黄军装,解放鞋。那种衣服的价格很便宜。我想,父亲可能是为了我少花钱考虑,但这次我更认为父亲那是对军人的情感,对自身曾为军人的自豪。
不想父亲在生日过后的第二年却发生了意外。而且,那个七天长假的国庆节,我却因带孩子去贵州看望妻子而没有陪他一起回宜昌老家,留下终生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去世后三周年,我给父亲母亲修缮了坟墓,立了碑。我亲自撰写了碑文,希望子孙后代铭记他们的高风亮节和传承好家风家训。
父爱如山。父亲瘦高个形象和正直厚道在我身上得到了滴水不漏的继成和发扬。我永远怀念我的父亲,父亲给予儿子的,那是无法估价的宝!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