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皇城相府,远去的记忆

来源:作者:马艳时间:2017-03-17热度:0

  大巴在河南省济源市至山西晋城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来到了凤凰台隧道。抬眼望去,面前是一座平地拔起的陡峭山峦,还有一座大型火电厂,几股被除尘器净化过的白色烟气从大筒子烟囱里排出来,徐徐消失在大气中。穿过全长1168米的隧道,不由感叹人类工程的伟大。

   山西省地形复杂,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处黄土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土壤贫瘠,十年九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到了皇城相府城外,只见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占地广阔,让人心境豁朗。我们在广场上排队徐徐向城门口移动。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国家5A级景区,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它座落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境内。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有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
   进入府内,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右边是一组反映当时农耕场景、人物色彩鲜艳、场面丰富生动的蜡像,有扬谷扫糠簸稻米的、有牵牛犁地收割稻子的、还有蒸包子卖饭的各类人物。

   从左边走进圆券门,穿过古老的砖石墙面隔开的思过室、慎事房,径直来到小姐院,这是陈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的场所,亭台水榭、假山流水、草木扶疏、秋千灯笼,似乎听到她们吟诗作画、对奕弄琴、荡秋千捉蝴蝶的欢快笑声......

   沿假山而上,走出园林,就来到了城墙之上?;饭怂耐患食窍喔郎蕉?,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城墙逶迤连绵,浑厚坚固,庄严古朴。城内建筑是陈廷敬父辈们所建,大型院落八处,房屋数百间,旧院古宅,层楼叠院,设计精巧、结构缜密、错落典雅,自有一种北土地带的磊落大气,也不失江南人家的精致巧妙。真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代建筑群!

   如果不是亲见,很难想像,在这群山之中、黄土之上,还能完好存在这样的豪宅巨室,像一座青灰色的宫殿,傲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
   东南有一高塔叫“文笔峰”,是一处精美看点。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河山楼,一座巍峨的建筑,在整个相府内最显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它是一个防御性的堡垒,因辟战乱而兴建。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狭窄逼仄,仅可通行一人,在当时屯贮人员物资。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抛掷矢口。
   陈氏宗祠,是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祠堂,后为贤祠。陈氏后辈把宗祠建在内城的中轴线上,表示对已逝祖先的崇敬之意,还希望先祖们能福荫后世,保佑家族繁荣昌盛,永世不衰。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ü?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
   陈廷敬,晚号午亭山人,出自书香门第,素习儒风,特别注重个人修养。他胸怀宽广,公道正派,且口风极严。官居相位,不端架子,与周围的同僚都相处得很好。周围有才能出众者,他均极力举荐。作家王跃文说他:“宅心仁厚,精明强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笨滴醵猿峦⒕吹奈宋俣挤浅T奚停渌扒湮染桑╭íjiù 年高望重者),可称全人”。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皆佳??滴醵猿峦⒕从小胺恳Ρ妊旁?,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其家族予以褒奖。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命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后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陈廷敬编纂《康熙字典》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亲自审阅文稿、编订目录、考校典籍、查阅大量古代辞书。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补充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清代最大的字典。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在维护币制、严惩吏治等方面,陈廷敬政绩不凡。他深切痛恨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并上疏康熙帝,康熙赞同并提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滴趸实矍妆市戳送焓?,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陈廷敬一生在朝为官53年,荣升28次,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入住南书房,翰林院掌院学士,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康熙42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位居宰辅相位。陈廷敬从一介寒窗学子,成长为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仕途险恶,宦海风高,伴君如伴虎,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鳌拜恃功专横朝纲独断被囚死,明珠得陇望蜀功过参半罢相削权,隆科多盛极而衰苟延残喘,索额图居功自得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抑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终斥退回藉。陈廷敬如履薄冰谨言慎行,驰骋官场50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完全靠的是他的智慧和才能。他最终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乞归之后仍被康熙召回,老死相位。真是集实干、能干、强干于一身!而居官能达如此境界者,古今无几人!
   陈廷敬一生信奉中庸之道,脚踏实地做事,谨慎小心处世,平淡无奇为官。官品人品文品俱佳,一代名相风范永垂。他既要为皇帝的江山着想,更多的还要为黎明百姓着想。而上谏与纳谏,是相辅相成的。有康熙这样的明君,才有陈廷敬这样的良相。
   下午三点钟要离开这里了,大家觉得时间还早,就去附近的古村庄郭峪村一览。
   古村庄有些冷清,人烟稀少,古建筑保存完整,使整个村子呈现一派青灰色调。
   走了一阵,来到一个古庙里,当地人称做文帝庙。古庙地势较高,庙外庙内上了几十级台阶才到。一男一女两个道士守着庙宇,女道士要香火钱时说话表情、语气俗不可耐;男道士穿着不合体的有些臃肿的棉衣,外面套着一件蓝色道服,一直在表演或教游客表演怎样让铜盆里的水溅起来,他说这口铜盆可是御盆,皇上赐给庙里的。当你双手掌心搓动宝盆两柄,盆中清水随势溅起这样奇异美观的水花,就表示你手中有财,能让四方生财。于是来的游人们就跃跃欲试。我觉得他们不像是修行之人,倒像是一对做生意的夫妇。守着这座破庙,还有这三样古旧宝贝:一对脏兮兮的石狮子,一个只有手柄发亮的“御盆”,一口古钟。对面是落满灰尘、年久失修的破戏楼,戏楼两边是看官喝茶的茶楼,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繁闹情景。我只是看不得他们抱着老祖宗留下的残破衰败,不思进取,坐地取金,守旧终生的碌碌无为。
   一行人在寂静的村子里缓慢前行,从建筑形状颇似河山楼的豫楼下经过,转弯没走多远,看见一座高门大宅,阶梯窄陡有四五级,见砖墙上的拴马铁环还在,门楣上还有一幅古旧的匾额,记录着当时的为官名人,其中就有陈廷敬。心中十分感慨。
   看着这里的一切,我们仿佛穿越来到古代。不由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要进院一观。刚进院中,一正在干家务的六十岁女人忙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就有人去堂屋报信了,屋里颤颤巍巍地走出来一个老妪,由家人搀扶着,用并不洪亮的声音向我们发怒道:这里有啥稀罕的,看啥看,走!她用的是当地话音,只听见这后面两句,把“走”说成“咒!”
   我们都怕行动迟缓再惹恼老太太,都赶快退出人家的大门。
   晋商,大学士,清时都是多么耀眼惊世的官宦人家,如今只知道恪守祖训家规的后人们还住着老祖宗留下的房屋,停滞不前,贫穷度日。就不觉得汗颜、对不起老祖宗的厚望吗?是不是祖宗留下的福荫太厚,以致让他们慵懒无为,抱残守缺,贫穷度日?依照这样的生活步伐,他们终究要被社会淘汰、被历史所抛弃!
   不由想起晋商,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其生活奢侈不亚于当时的大官僚、大地主。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晋商不仅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还创造了商界神话,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银行——票号,施行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最先打入国际金融市场。从1656年到1888年,晋商在北京、三家店、河南、山东聊城、江苏、甘肃天水山、内蒙古多伦建立的山西会馆有500余座之多。它们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文物,成为晋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正是以这些会馆为依托,拜关公崇忠义,团结乡人联合发展,缔造了晋商商业帝国,表现了他们精明能干、创造能力和敢于向新的领域开拓的风姿。
   还是去努力创造崭新的生活吧,奋斗的青春才是美丽的、不空虚的,否则等青春逝去时便会徒增空老之叹!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雨中行

下一篇: 马街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