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曾祖父有把紫砂壶

来源:作者:杨广虎时间:2017-05-08热度:0

曾祖父有把紫砂壶

杨广虎

    曾祖父(宝鸡话叫yin把爷)去世的时候,父亲拿出了一把紫砂壶,曾祖父没有传给爷爷,而是直接传给了父亲,因为父亲是长孙,也已经成家立业,曾祖父非常喜欢他,就传给了父亲?! ?/p>

    我那时还很小,只有五六岁。依稀记得曾祖父经常拖着一双布鞋,在村里转来转去。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承包到户,曾祖父已经九十多岁了,家里人不让他劳动,他急的没事干,转来转去,不是地里,就是村里的小学。他最喜欢听村里小学的朗读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小,曾祖父就叫我《三字经》,先死背再讲解,如果背不过,他会打我屁股;实在背不了,就不许吃饭。母亲看不过去,总会偷偷给我吃的?! ?/p>

    据村里的老人讲,曾祖父世代耕读,他是清末的秀才,曾祖父才十几岁就中了秀才,是我们塬上的第一名,当年有人乘一骑棕红马从县城专门报喜,曾祖父的父亲高兴之极,请了西府秦腔名角,在村里唱了三天三夜大戏?! ?/p>

    曾祖父的这把紫砂壶,就是他中了秀才之后去长安,在大雁塔下,朋友送的?!把闼饷?,苦读圣贤书,离仕途不远了;文人骚客聚集于此,曲江对饮,斗诗百篇。就有朋友送了祖父紫砂壶做留念。

    这是一把方壶,外形很简单,朱砂色,宜兴产,刻有“二泉”所做,古朴大方,典雅简练,可能是邵友兰做的了?!叭酥楸浜巫闳?,宜兴紫砂最要得”。曾祖父最喜欢简单,简单生活,生活简单?! ?/p>

    曾祖父的理想是先秀才,后举人,再状元??上朗露啾?,清朝完蛋,科举制度被废除,他的人生轨迹就变了,陕西人不爱出门,不得不当私塾先生,耕田劳作了。一个读书人,要去每天种地,曾祖父无法适应,就抽起了旱烟喝起了柳林春。好在家里有十几亩地,先人置业,不穷不富,给他娶妻生子,也就勉强过下来了?! ?/p>

    曾祖母老家在天水,很是贤惠,勤于劳作,曾祖父就整天端着一个茶壶,读书,闲转了。这种闲人的生活,最终被“改造”,被用细铁丝在脖子上挂了一个沉重的木牌在戏台上挨批斗,被强行改造每天清晨打扫茅坑和街道。曾祖母给我讲过,曾祖父每次都是把头昂得很高,不顾铁丝渗进肉里疼痛难忍,大汗淋漓?! ?/p>

    外圆内方。曾祖父却是内圆外方,没有文人的胆怯,眼睛揉不得沙子,敢说敢做,黄土地的汉子,铮铮骨气。  

    当然,在这个时候,曾祖母把他的紫砂方壶藏着了土炕里。就是在解放前土匪把曾祖母吊在树上烧,头发烧掉,她也一声不吭?!?/p>

    我见到曾祖父端着紫砂壶喝茶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曾祖父留个大背头,头发稀疏,个高而精瘦,穿一身土布短褂短衫,流着长长的白胡子,走起路来昂着头,有几分道风仙骨的味道。张三丰出道在我家不远的金台观,村里人就说曾祖父是张三丰在世。曾祖父听了,微笑着,不做声?! ?/p>

    曾祖母从炕里掏出了方壶。祖父用井水细细地冲洗了一遍,洗掉壶上的尘污,然手放了一块街上寡妇豆腐在壶中,置于大铁锅中用沸水煮了约莫半个小时,捞出来,在太阳下暴晒了一个中午,再把甜甜的玉米杆弄成短截放在壶中继续煮,煮上一个多小时,捞出来,放上茶叶,支起来,用南山的柴木沸煮?!?/p>

   “这叫热身、降火、滋润、重生。茶壶也跟人一样,苦尽甘来,轮回重生。”曾祖父告诉我。南方产茶,北方不产茶,曾祖父喜欢喝泾阳茯苓茶,黑砖一样,酽茶浓茶,茶里面“金花”散发出来的香味,整个村子里都能闻到。这方壶坚硬如玉,朱砂壶在跃动的柴火中愈发生动,特别是在大雪封路的农闲时候,窗外北风刺骨,屋内茶香阵阵,“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听雪、品茶,和祖父在八仙桌一块喝茶是件愉快的事情。

    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西湖龙井和紫阳毛尖,但是曾祖父不习惯喝这些茶,嫌清淡。他还是喜欢喝健胃消食的砖茶,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色泽黑褐油润,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 ?/p>

    方壶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曾祖父的火烤中闪着油亮的光芒,曾祖父说,那不是茶垢是茶油;方壶久经考验,愈发坚硬,烈火中不爆裂,浓浓的泾阳茯苓茶沁润其间,茶味没有减更加醇香。这把壶,在和井水、茶叶、火等的相处中,不经意闪着温润的亮光。老年的曾祖父就喜欢端着,不爱说话,似有所思;不需要什么复杂的茶道,方壶不烫不烧手还保温,有时候用嘴直接去喝,茶养人,人养茶,隔夜的茶照样喝,没有茶叶的方壶倒上开水照样有清香,方壶与曾祖父情同兄弟,相互融合,充满灵气,不能割舍。  

    有人曾拿来一百个银元来和曾祖父换这把方壶,曾祖父断然拒绝了。他不是把玩,也不是徒增雅趣,而是喝茶所用。方壶陪伴了他一生的酸甜苦辣、荣辱与共,他舍不得这把宜兴紫砂壶。  

    曾祖父去世的时候,知道他要走了。过了八十,他就知道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曾祖母因为土匪吊在树上烧烤留下了后遗症,七十多岁就走了。曾祖父全靠茶做伴了,更加沉默寡言??鬃踊盍似呤?、孟子活了八十四,这是两道门槛子。八十二岁,曾祖父离开了我们。我记得是个秋天的早晨,村里有几分冷了,阳光柔和地照在炕上,我陪曾祖父喝完茶,曾祖父觉得自己呼吸有些困难,便让我找爷爷和父亲,临走前他挣扎着吃了一小碗手擀面,抽了一小袋旱烟,就安详地走了,好像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

    听到大人们的哭声,我才知道曾祖父永远离开我们了?! ?/p>

    一生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曾祖父把方壶传给了父亲。  

    放了七天,在唢呐声中我们披麻戴孝埋了曾祖父。父亲把这把宜兴紫砂壶放在了曾祖父的墓道里?;褂形骞仍恿?,柳林春大坛酒,玉石嘴烟杆旱烟袋,上好的一捆旱烟。棺材下葬的时候,父亲把棺材擦了一遍又一遍,我看到方壶在烛光下闪着飘忽不定的亮光。  

    风水先生点燃三炷香,烧了几张黄纸,口中念念有词?! ?/p>

    “你曾祖父离不开方壶,方壶离不开你曾祖父,就让方壶陪伴他去吧?!”父亲说,“天地有灵气,日月有精华,方壶不能离开你曾祖父。”  

    “三道之间,天机主宰地脉,地脉主宰人伦,上接天机,下育人伦?!痹娓傅姆赝?,面朝南山,脚踏渭水?! ?/p>

我长大后,去过宜兴,看过各种各样的紫砂壶,方圆不一,颜色多样,技艺高超,让人眼花缭乱。由于紫砂泥近年来几乎绝迹,紫砂壶越来越珍贵,成了文物和古董,人们纷纷收藏。但是我觉得,无论哪一件,没有曾祖父的方壶好,心中有壶便是壶,壶如人,人如壶,壶人相识便是机缘,人壶相伴才是人生。岁月静好,烟火尘世,从曾祖父的一生中,从一把方壶中,我们便可参透人生,足足可以品味,简单而不凡。

备注:原文刊载于《中华手工》杂志2014年第二期,收录》《陕西文学六十年散文卷》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