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坛,有一对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与作家,他们是文坛伉俪——贺敬之和柯岩。
诗人贺敬之,山东枣庄人。1924年,贺敬之出生在山东峄县贺窑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他家七口人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贺敬之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打高粱叶、拾麦穗、送饭、捡棉桃……,从贺敬之四五岁记事起,家中便过着艰难而贫困的生活?!熬粗闭飧雒?,是从《孟子》中的一句话——“晏平仲(婴)善人交,久而敬之”而来。
诗人贺敬之始终保持着山东人的那种质朴、直率、爽朗的性格,平易近人。
贺敬之1940年赴延安,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四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后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栋酌坊?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1950年初,柯岩所在剧院举行剧本座谈会,请贺敬之去谈《白毛女》的创作经验,柯岩是课代表。初次接触,贺敬之对柯岩的印象很好——朴素大方,充满革命热情。而柯岩一见到贺敬之,觉得《白毛女》的作者这么年轻,这么文雅,一点都没有大作家的派头,说话那么谦虚,又有幽默感。
从工作的接触开始,贺敬之与柯岩的交往越来越多。两人常聚在一起谈文学,谈生活,谈革命,谈创作,他们有太多相似的追求,很快就成了朋友。
1953年10月,贺敬之、柯岩结婚了。他们的洞房安置在龙须沟旁一间小小的房子里。婚后第7天,柯岩就告别新婚的丈夫,行色匆匆地奔赴朝鲜前线了。
贺敬之为人随和、宽厚。而柯岩却是快人快语,被誉为“文坛女侠”。他们两人尽管性格不同,志趣却颇为相投,成为人们称赞的文坛伴侣。
贺敬之创作了著名诗歌《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曾经感染过千千万万的读者,是那个火红年代的强音。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
在这首诗里,诗人贺敬之酣畅地抒发自己对延安母亲炽热的赤子情,这首诗也是诗人在中国现代诗坛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延安》、《又回南泥湾》、《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这些作品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曾经吸引过几代人的视线,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生活。贺敬之的诗在学习和继承我国民歌、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外国诗歌特点,根据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需要精心创作出来的??晌矫褡宓男问剑贝哪谌?,人民的心声。
2001年5月,76岁的贺敬之又一次踏上了回延安的行程。他重上宝塔山,寻访梦中的母校,走进毛泽东主席当年发表《讲话》的杨家岭……面对那亲切的山坡窑洞,亲切的面容和乡音,亲切的庄稼和黄土,亲切的蓝天白云,头发花白的贺敬之感慨万千:40多年前一道闹过秧歌的老邻居大多已经过世,他们的后代,当年扎着两条小辫的小女孩,也已经年过半百,手里牵着小孙子来看望“老鲁艺”。时光如白驹过隙,物是人非,只有诗歌是不变的。半个多世纪之后,在自己辉煌诗歌人生的起步点上,诗人贺敬之吟诵着自己的诗句,顿时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是啊,贺敬之的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语言,却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正是人们喜爱他的诗歌的秘密所在。这次回延安,贺敬之被延安大学鲁迅文学艺术院受聘为名誉院长。
四十多年来,从他的第一本诗集《并没有冬天》,到《乡村的夜》、《朝阳花开》、《放歌集》,到近作《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呈现出自己的风格。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翻开他的诗集,《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又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等。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痘匮影病繁硐至搜影驳木薮蟊浠?,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敬之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提起“贺敬之”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把他与歌曲《翻身道情》、《南泥湾》,歌剧《白毛女》,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名作紧密相联。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必定知道,贺敬之的创作虽然说不上浩繁,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发表出来都有一定份量。
贺敬之的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他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角。他似乎注定就是为文学创作而生,成为时代的歌者。
柯岩,原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满族,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 柯岩和贺敬之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
1947年,柯岩在湖北希理达中学校??戏⒈淼谝黄∷怠段业耐啊?。
1949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专职驻会作家,兼任多种刊物编委或顾问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195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小兵的故事》。
1965年以前,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1976年以来,创作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多次获全国各地的文学奖。有些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等多种外国文字,还收入大、中、小学教材。
柯岩从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出书50多部。
柯岩在文学上有突出成就,她被推选多种协会、学会担任社会职务,如: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并被聘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的教授。
柯岩的代表作品有:
诗集:《“小迷糊” 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小兵的故事》、《大红花》、《我对雷锋叔叔说》、《讲给少先队员听》、《中国式的问答题》、《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月亮会不会搞错》等。
剧本:《双双找姥姥》、《记着啊,请记着(歌剧)》、《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红蜻蜓》)。
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相亲记》、《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着贺敬之的诗歌长大的,曾给我们多少向往和力量??卵乙彩俏颐鞘窒舶牡贝骷?。他们二人是文坛上革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文坛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