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說風流
來源:作者:巴山時間:2013-01-12熱度:0次
邂逅漾濞緣于一次偶然的網(wǎng)絡點擊,在這不經(jīng)意的一次點擊中,我走進了漾濞縣文聯(lián)創(chuàng)辦的一個文學論壇----《核桃源》論壇。正是從這里出發(fā),我與朋友們一起,走近了這片寫滿了傳奇又充滿了現(xiàn)代人文氣息的神奇土地。也許是愛屋及烏吧,在癡迷于《核桃源》這片綠蔭時,也喜愛養(yǎng)育和滋潤了這片凈土的人文和山水。
這片神奇的土地,有太多的傳奇和風流讓人感動,也有太多的苦難和堅毅值得記憶。在廣袤的滇西大地上,那一條婉延在群山之間的“茶馬古道”便是這眾多的偉大傳奇之一,它象一個特殊的歷史文化符號鐫刻在滇西的山山水水,讓每一個走近它的人都無法擺脫更無法回避。
滄海橫流,日月輪回。“茶馬古道”的傳奇太久遠了,久遠得我們幾乎都懷疑那一段傳奇的真實性,如果不是偶爾從歷史深處傳來一兩聲清脆的馬鈴聲,我們都幾乎忘記了那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人文旅程。
千年的“茶馬古道”,成千上萬的馬幫豪客,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牽著悠揚的鈴聲,伴著激越的馬蹄,踏破了這一路關山、險阻,不僅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jīng)貿之路,更是在雪域高原用馬幫的生命書寫了一段人文精神的超越之旅。
地處橫斷山南麓,“茶馬古道”要沖的漾濞有幸親歷了這一段蒼桑的歷史,有幸見證了這一段不朽的傳奇。千百年來,無數(shù)個風雨飄搖之夜,成群結隊的馬幫在這里集結,在這里棲息。帶著一身風塵、帶著一身疲憊,從遙遠的地方趕來,再向遙遠的地方走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來去無蹤的馬幫,帶來了短暫的喧囂,又帶走了短暫的繁盛,卻把哪一種不屈的馬幫精神和馬幫靈魂留在了這里。
古道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今天。它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老人,坐在時光的深處,默默地關注著這一路的變遷、這一路的興廢。
勤勞的漾濞人珍藏起這份厚重的歷史饋贈,踩著先人的足跡,在廣袤的滇西大地續(xù)寫了一段更加輝煌的歷史。同樣的山,同樣的水,只因了哪一個不一樣的世道,哪一群不一樣的人,便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傳奇。
沿著湍急的漾濞江逆水而上,我看到了一個盛世漾濞,一個平安漾濞,更看到了一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共融的新漾濞。
奔流不息的江水帶走了往日的戰(zhàn)亂與紛爭、帶走了千年的苦難與貧瘠。清涼的晨風中,坦蕩的江面上飄散的不再是母親的憂傷與嘆息;奔流的江水里,傳來的不再是婦孺的呼號與哭泣。放舟江上,我看見,一瀉千里的漾濞水疏緩自如、俊秀飄逸;佇足索橋,我看見,一脈相承的漾濞人悠然自得、風骨當年。如水的月光下,彝家的葫蘆絲悠揚婉轉;熱烈的篝火旁,苗家的舞步奔放熱情。透過遠處輝煌的燈火,我看見,一位“核桃詩人”筆下的一群“紅男綠女,圍火踏歌,把一山的情感,演繹得鋪天蓋地”。仰天飲盡彝家人那一碗好客的酒,我醉在了彝家人爽朗的笑意里……
沿著千年的馬幫之路拾級而上,我看到了三千年的核桃文化,在魏魏點蒼山開花結果;沿著那一條幽幽古道一路尋覓,我看到了三千年的核桃文明,在悠悠漾濞江落地生根。漫山遍野的核桃樹,搖曳著彝家人豐收的希望;碩果累累的核桃林,掛滿了彝家人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三千年的核桃文化、三千年的核桃文明,也只有在今天,才被勤勞的彝家人書寫得格張揚和完美,傳承得格外盛大與徹底。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茶馬古道”的傳奇早已淹沒在歷史的深處,偶爾出現(xiàn)在電視畫面的情景,常常鉤起我們心中那一段風云變幻的記憶。今天的古道上,早已沒有了馬幫的蹤影,清脆悠揚的鈴聲已然遠去。然而,哪些散落在古道上的馬幫足跡卻越來越深刻,哪些從遠古走到今天的記憶卻越來越清晰。循著蒼茫的古道一路走來,我仿佛看見那一種不屈的馬幫精神和馬幫靈魂,正凝聚成一個民族崇高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在廣袤的滇西大地生生不息,代代傳承。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晚照、駝鈴,是歷史賦予漾濞的一筆財富,也是歷史賦予漾濞的一道風景。這一道永恒的人文風景,不僅裝點了漾濞的山山水水,也讓千千萬萬慕名而來的人駐足凝思、久久品味---如我一般徘徊不去、依依不舍……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