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友说,文章发表了,自己见不到,就像生了孩子没见到一样,影响写作的心情。要是发表一篇收藏一篇样报,没事拿出来看看,正像观赏自己的孩子,心情愉悦,更能激发自己写作的热情。所以,一张样报,对于发表文章的人来说,真是十分的重要。
文友偶到太和来,在宾馆见到《颍州晚报》,爱不释手。后来给我说起,我给了他副刊的邮箱,稿子发来,很快用了。刚看到回复中不用外地的稿子,文友还含糊,打去电话,编辑说:不用外地的,哪能不用亳州的,毕竟曾经是一家。是的,即使分家了,也是一个大家庭??銮倚矶嘀心晷词只故前樽拧陡费羧毡ā?、《颍州晚报》长大的呢。
稿子用了,亳州那边见不到报纸,只有想办法从这边找。我在亳州工作,却在太和居住,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无疑要交给我了。好在哥嫂在乡镇工作,有自己的报纸,要找,打一声招呼,或者亲自去也就办妥了。我的用稿基本上也是从那里找。从前报纸没有电子版,往往用了稿,接到稿酬通知单才知道,到了找报纸时,也不知哪一期用的,无从找起,我和爱人的样报也遗失几份。好在现在有了电子版,用稿只要一查就知道了,找报纸也好找。
我的用稿报纸只要有一张也就算了,可是文友偏偏要寻两张才好。一张保存,一张剪贴。有时让哥嫂找,不是我的用稿,又唯恐麻烦他们,让他们生烦,有时他们的报纸保存的也不是很全,再加上有的报纸一下用了两个文友的,找报纸就很有必要了。
最开始的就想到了文化站,去了,见到一位温和的长者,后来才了解他是一位退休的老文化干部,在这里负责图书管理,事迹为多家媒体报道。他听说了来意,就让我去找,而且还翻阅了收藏起来的报纸,让我如愿以偿。接触多了,才知道他们的诗词、书法等活动开展的很好,并热情地邀请我参加诗词改稿活动,我也把我出版的图书送给他一套,慢慢地建立了友谊,从那里找过不少报纸。
后来,又到本系统的单位去找报纸。和同行一拉,都是喜欢文字的人,遂成为好友。只是他那里的报纸有点不全,是有点遗憾。不过最近去找一份《中国国土资源报》,到那里找到了,终于见到两个月之前的用稿,让我欣喜不已。
我和文友每有文章见报,去找报纸的途中,要经过社区,那就顺便找一下。社区有一位微胖的上了年纪的人,不知什么官称。在他屋里找到了报纸,给他打了招呼,说明来意,他待理不理的。有时走运,能撞到所要找的报纸,有时就要扑空。或者他刚收藏起来,或者被别人拿走。去的多了,他就有些不耐烦,给他陪着小心,上着苏烟,明明他是吸烟的,却说,不会吸。虽然那样凉人,为了文友和自己,也就忍了。那位领导又说,喜欢看报纸,就订一份。他不喜欢看报纸,每每去找报纸,见到报纸很少有人翻,公家拿钱订的呗,却不愿意别人找着看。要按照他的逻辑,我每一样报纸都要订一份了。即使订了一份,要给文友们找几份,一份还是不行的。
你的脸子难看,咱不去见好了。一次去商业银行取钱,在桌子上见到了《颍州晚报》,甚是欣喜。翻翻旧报纸,还真有要找的。不几天,妻在报上用了一篇,就到那边找吧。去了,在柜台里面看到了新报纸,说明来意,工作人员还是拿给我找了。其实,报纸对许多人来讲都没有收藏价值,看过就丢了,但对有自己文章的报纸就不一样了。见着就像宝贝。
一次从另一单位过,想必也订有《颍州晚报》。进去一看,柜台上真有。拿起一看,正是要找的,心里一阵高兴。找报纸的渠道宽了,也就方便了。如今送报纸的因为经常送杂志和稿酬通知单,也就熟悉了。想委托他今后找一找用稿的报纸,他满口答应了,想必,以后找报纸更方便了。文友们好好写吧,我尽可能的满足你所要的报纸。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