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嫂和表哥到城里上班,就在城里买了两间土坯房。后来,表嫂的母亲90岁了需要人照顾,老母亲却嫌城里闹杂不愿到城里居住,表嫂和表哥就回到表嫂乡下的老家,在老宅屋基上建一座房,以方便照顾老母亲。
表嫂是一家小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单位解体了,表嫂清闲了,表哥的工作却是忙碌的,表嫂在家的时间自然多些,庭前屋后就成了表嫂施展身手的地方——将坡地改为梯级种上各色菊花、玫瑰、桂花、竹子,用树桩搭成葡萄架,园中栽上柚子、石榴,屋侧点上南瓜、辣椒、、、、、、,表嫂就在散淡的日子里抓住奇异的光阴,使满园生花、瓜果飘香,将家园绘出蓬蓬绿色。夏季葡萄丰收了,表嫂用晶莹酸甜的葡萄酿成几坛紫色的酒,有朋来,泡清茶、开酒坛,倾其家中有机食品不亦乐乎。
表嫂当然不忘主课,无微不至照顾老母亲日常起居、一日三餐,老人脸上写满如玉般明润的慰藉。表嫂也有女红的巧手,堂屋、卧室墙上挂着的是表嫂一针一线绣出的牡丹、梅花,一朵朵皎然出焉。
表嫂的日子也是拥有诗意的,不论雪飞丹山还是夏日炎炎,表嫂不忘在三杆两杆竹之间煮文烹字,有蝶邀蝶,有月邀月,夜晚的灯下,九旬的母亲坐在堂前择白天采来的草药,表嫂或看书、或作文,笑骂由心写百姓的散文,这使我不禁想起《鸣机夜课图记》,属于母女二人的这幅画是何等的温馨感人,只有蟋蟀“叽叽”的叫,虫儿静静地飞,累了表嫂的眼,怡了表嫂的心。
表嫂的青春有采采如溪水般的清婉美丽,也有中年供子上学的艰辛,知天命的表嫂、表哥日子稍显安稳,却不随大潮迁搬都市、移居省城,而是选择回乡下服侍老母奉反哺之恩,表嫂在文章中写道:“不惧生命有终,深信亲情不老,摒弃挫折忧伤,感怀尘世旖旎……”
乡下的表嫂也用无线网卡点开电脑,搜索那些弱势群体的调查资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尽力掏出囊中的钱币捐助,用善与美的行为超越琐俗,将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充盈。
表嫂的昵称叫“山山”,一个绝对用泥土的芳香组成的名字。
上一篇: 品茶梳头溪
下一篇: 芳邻路:一条婉约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