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卫华
“茶王”者,向春辉也,乃古丈县树栖柯人。
六月的树栖柯,房前屋后及四周山坡茶园葱浓,满园绿意如溪水般漫来,寨子里到处流淌着绿意。此时采茶的繁忙季节已过,茶农也就较为悠闲。于是,我就有了“茶王”侃茶的机会。
那天,我在“春辉茶厂”里,听“茶王”侃茶。
风,徐徐而来,从古阳河吹来,有河水的味道;从青山漫来,有花草的芬芳;从茶园里飘来,有茶叶的清香。清香飘飘,茶香弥漫,浸肺润腑,让人眼醉心也醉。
“茶王”脸型微胖,充满笑意,一如弥勒菩萨。在茶厅里坐定后,“茶王”给我泡了两杯茶?!耙槐觳瑁槐滩?,让你好有个对比?!薄安柰酢备嫠呶遥磕?span>6月之后夏秋茶,由于价格低,以前古丈的大多数茶农,都不再采摘。几年前,他看到这样很可惜,就开始用夏秋茶做绿茶。而绿茶有一股苦味,所以市场并不太好。2011年他率先开始探索用夏秋茶制红茶,苦味去掉后,价格就上去了,如今他每年制作红茶1000多斤左右。
2015年对“茶王”来说,鸿运当头,好事连连。
“茶王”今年42岁,19岁开始制茶,如今已有制作茶叶历史23年。23年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鲜茶叶片经他那双大看上去厚实而有力的手,变成色香味美的优质茶叶,变成红红绿绿的钞票;他制作的“春辉”毛尖价格每斤都在500元以上,制作的红茶叶也都是每斤200元左右,“春辉”毛尖远销日本等国家,“清明”前后,来他家定茶的客商络绎不绝。
侃起茶,“茶王”就滔滔不绝。他说,单是一个茶字,就有很多的学问,一个真正懂茶的人,走进茶园,看植株、叶片,就能分辨出是什么品种;收回来的“茶青”,要看出摘采的时间、出茶的地点,判断出生长的海拔高度;鉴别“茶青”的品质,要看出是新丛还是老丛,判断出茶园土地的优劣;要能根据“茶青”的特点和当时的天气条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
我一边品茶,一边参观“春辉茶厂”。4个红色的“春辉茶厂”大字立在屋檐上,熠熠生辉;厂房下面是一河碧水的古阳河。在400平方米的厂房里,揉捻机、杀青机、烘焙机等20多台制茶机械有序地摆放着,在繁忙的季节,这里昼夜都十分热闹,每天有上百人来这里加工茶叶,平均每天加工鲜叶500多公斤,制作干茶100多公斤。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古丈县开始引入专业机械制作茶叶,产量得到大大提升。但机械加入后,制茶人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氨热缟鼻嗍辈窕鸬蒙斩啻笊斩嗑?,都要人根据经验把控。说也奇怪,用电加热做的茶叶就是没有烧柴火的香,就像柴火饭总香过电饭煲煮的饭一样?!薄安柰酢焙呛堑匦ψ潘?。
我问:“有人说,机械制作茶没有全手工制作茶好喝,这是真的吗?”“茶王”沉默了一会,然后才说:“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比如以前大锅炒茶,现在滚筒翻转炒茶,茶叶接触面更匀称,效果更好。”“茶王”继续说:“如今,手工加机械制茶已成为古丈县制作茶叶的主流方式。制茶师傅负责把握茶叶的色、香、味,机械设备直接提高茶叶产量,相互配合中探索出一套日渐成熟的制茶流程。”“以前全手工,一人一次只能做几斤茶。现在加入机械,最多一天,我用1700斤鲜叶,做了350斤茶?!?/span>
“茶王”不仅是制绿茶的高手,也是制红茶的高手,有点“茶”成金之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喝茶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当茶农也要创新,随市而变,应市而变,才有搞头?!薄安柰酢比粲兴嫉厮?。刚好地上摆放着昨天采摘的10多公斤鲜叶,看来是用来做红茶的。于是,我就问:“就红茶制作手艺,现在能否为我露几手?”“茶王”爽快地答应道:“行!”
我看到,制红茶的揉捻机的底盘,都被染成了红色;旁边制绿茶的揉捻机的底盘,则被染成了绿色。在揉捻机均匀的揉捻中,新茶那种浓烈的清香,在厂房弥漫开来,沁入心脾,让人心旷神怡。中间暂停了两次,“茶王”都弓腰伸手去察看茶叶。他告诉我,揉捻的目的,是把外面的叶子揉成条形,并把原本包着的芽苞捻出来,这样茶叶的发酵才会充分且形状好看。45分钟到了,揉捻工序完成,茶叶重新放回了竹簸里,并用湿润的白布覆盖在上面?!罢饩褪亲匀环⒔?,现在快要到仲夏了,要5个小时左右?!薄安柰酢苯馐偷馈?span>
当我问及村里这几年茶叶产业化建设,“茶王”一脸灿烂地笑着说:“树栖柯是古丈毛尖的发源地,种茶和制茶已有500多年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种茶,如今村里现有茶叶面积2700多亩,人平达3.5亩,人均收入达1.5万元,除了他这个‘金茶王’,村里还有5个‘银茶王’和10多个茶师,可以说人人都是制茶能手。而他自家则有30多亩茶园,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我说:“你家的年收入我一点都不怀疑,不然你就不是‘茶王’了。但村民人平纯收入1.5万元,是不是‘吹’出来的?”“茶王”扳着指头给我算账:“这几年村里起转楼的很多,这些钱是从哪里的来?再说,一年如果没有万把块钱的收入,连做客送礼都不够?!笨蠢矗安柰酢笔歉鍪翟谌?,说话喜欢直来直去。
“这几年,我们古丈茶业发展快。小小古丈县,总人口14.3万人,茶叶总面积13.5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茶,茶叶从业人口达5.1万余人。也就是说,全县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吃茶叶饭?!碧峒叭夭枰恫祷ㄉ?,“茶王”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因为这“自豪”里也要他的一份功劳。“茶王”告诉我,制作古丈毛尖“金茶王”已经成为历史,他的下一个目标,除了带领村民同奔小康梦外,就是向“国家级评茶师”进军。我愿“茶王”的梦早日梦想成真。
古丈人喝茶,大概有三种喝法:朋友相聚,说笑聊天,谓之喝家常茶;茶友相邀在一起,是品茶、论茶;行家聚首,各自拿出一包独家好茶,一决高下,被称为“斗”茶。此时,在“春辉茶厂”里,我和“茶王”侃茶?又是什么喝法呢?
我醉了,醉在“茶王”的侃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