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川西坝子—新场古镇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5-07-02热度:0

“五一”三天假,女儿要补课,自己就不能出远门,想就在成都附近转转,直到五月三号我才成行。听朋友说,新场古镇最具有川西特色,历史最为悠久。新场古镇成了我假日的首选。沿着成温邛高速公路,到王泗新场的口子下,顺着指路牌就到了。

王泗镇我在18年前就来过,当时是为镇上的一家酒厂找水,我们为他在一条小河边选好了井位,也不知道后来水量如何。王泗镇名字由来,据说与这个明末清初的王泗将军有关,场口镇尾身披铠甲手持利剑的骑马将军雕刻石像雕塑就是他的。他是张献忠手下的一名将军,驻守在王泗抵御明军,这里先名王泗营,逐渐演化成现在的王泗镇。总之你从高速公路上来,进入大邑县境,就闻到浓浓的酒香。王泗镇一代盛产美酒,也与那个王泗将军有关。据载: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1653年)八月,张献忠趁明王朝大兵围剿李自成之际,便兴兵五十万由湖北破重庆直取成都。明巡抚龙文光、总兵刘佳胤等相继战死,蜀王朱至澍投井而亡。张献忠破成都后,建大西政权。张献忠又一路领兵西进,10月破邛崃,与天台山三千棍僧会战于夹关榨口庙,月余,终由庐山青草坡入天台后山,杀尽天台山僧人,夺得百坛川谷酒。忽报明朝总兵都督洪承畴亲率甘陕大军直杀成都而来。张献忠大惊,戎马倥偬中便把夺得的川谷酒留在王泗营中,以备大西国开国庆典之用。谁知那张献忠这一去直到后来被清朝肃亲王豪格的汉满大军射杀在西充凤凰山,再也没有回过成都。接着,便是李自成败亡,清兵入关。那王泗将军见天下大定,看到该地田畴平坦,物产丰饶,便命士兵解甲屯田,与民同耕。那清兵入关后素知王泗将军威名,数十年间莫敢与其争锋。地方匪盗不起,百姓安居乐业。逐渐商贾为市,居然成了街道。那集镇便以王泗将军为名,口碑相传,直到如今。

我从高速公路下来,向右拐直奔向新场古镇,那里才是我江南水乡记忆的全部。水来自邛崃山脉,更近的就是附近的西岭雪山,真正的雪山上来的水。带着高原的清凉,带着高原的纯洁,就构成了真正的“水乡”。与街子场、怀远镇、元通古镇、平乐古镇、黄龙溪古镇相比,新场更接近高山。

车停在停车场,水乡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水就在我的边,我贪婪地呼吸着,滋润着自己。

新场古镇,小镇亦称清源,因为它处在出阝江下游,支流众多。它始建于东汉末年,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开始称“思安寨”,又因形如扇,又称“扇子场”。东达大邑县距成都58公里,西邻邛崃经临邛古蜀道可通康、藏,南有水路通新津、嘉州,北连出阝江,可达西岭雪山和花水湾。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和客商云集的商贸重镇,也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有“一新(场)、二唐(场)、三灌口”之美誉。古人赞誉新?。骸叭松锸?,春夜一街灯”,当年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新场名字由来可能是它在清朝兴盛,代替了附近场镇的作用,就被称为新场镇。

还没有走进古镇,一个免费的“读书吧”就在水渠边,让我有了几分留恋,只可惜我没有安排较长的时间来玩古镇,要不然我会先到这里呆上半天。我想看看这西蜀水乡,我想感受来自山地的气息,那缓缓地流水,“哗哗”流动在我的心里。江苏周庄我已经去过,但那里已经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冲淡了水乡的宁静。更可能是来自我内心深处追寻的“江南水乡”,“小脚流水人家”是意境,“枯藤老树乌鸦”是画面,那是我深爱的场景。

走进古镇,走进我的“水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两个碉楼,左边一个“三寸金莲馆”,陈列古代封建妇女各种小鞋;右边的一个是“江湖帮派馆”,主要通过图文介绍了四川袍哥组织、青帮(又名清帮)、红帮(洪门)等旧社会三大江湖帮派的由来、发展和变革。让人记忆尤深的是还有那个大地主刘文彩,他曾经以“十万兄弟伙,一万多条枪”的实力,在袍哥组织中声名显赫,远超过了他的“大地主”头衔。

一切都是“正本清源”,这是新场古镇给我的结论。无论怎样流,终要回到出阝江。我是由二堰河而上的,水车缓缓地转着,竹筒里的水流下来,溅起的水落在水车转动的大浪花上,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悠然自得。我的心早已属于田园,完全让我有了对乡村田园的向往,那里才是我生命的归宿,现在我寄生在大城市里感到是那样的无奈。旁边就是九洞桥,是江源第一桥,是在新场镇的下场口,紧夹在二堰河与三堰河之间的翻水堤上。此桥采用青砖砌成,长九丈,宽一丈二尺,有九孔。据桥碑记载,此桥建于清同治年间,约公元1867年,又因沿二堰河水流方向建造,故有顺河桥之称。看着古桥,有着浓浓的乡村意境,我在桥上徘徊了许久。

我是从下元街开始我对古镇的“闲庭信步”。古镇拥有古街道七条,布局二纵二横井字型,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川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船”型水乡古镇。房屋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大院落、楼阁较多,青砖青瓦、木楼木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封火墙群古韵古色,如李氏旧宅、福临社、集股客栈、黄鹳楼、广东会馆、天主教堂、福音堂等。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上正街、下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张翼庙街、河坝街等清代古街古巷15条,其民居建筑属明清风格而又凸现出西蜀建筑的特色,奔流不息的出江河,经二堰河,从古镇穿越而过,与古建筑交融在一起相映生辉。古街(巷)、古院落、古民居、古雕刻、古堰渠、古码头、古索桥、古寺庙、古树木……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三条河水穿镇而过,水源充足,让新场变得人杰地灵。

听说,清朝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拜霭光绪皇帝启蒙老师伍嵩生。伍嵩生是新场人,翰林院编修,后来成为光绪皇帝老师,后来回到了新场。张锡荣经新场古镇,被清源市的自然风光及繁华景象深深打动而写诗赞美:“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闭馕谎д不缎鲁。赡艽哦晕獒陨某绨?,但我是实实在在喜欢新场,被这里的一切着迷。

直到现在,新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俗,每逢新历2、4、7、10,附近山区的农民和百姓都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来这里赶集,所以有人称新场是“南方丝绸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可惜今天是五月三号,我并没有看到举袂成云、人山人海、挥汗成雨的场面,还有“人声三里市”的热闹景象。我没有时间在这里过夜,“春夜一街灯”更无法看到?!?/p>

新场真的人文荟萃。清代秀才陈凤鸣用了一副对联描述当时的清源市:“清气接雾山,霞蔚云蒸,人文焕发;源头来出水,地杰人灵,明哲挺生?!苯袢擞腥苏庋扌鲁。骸按┱蚯宀ü耪蛐鲁〉谝?,江分数堰水乡四川无双?!痹诮?,这里也走出一位担任过四川军政首脑的人物刘成勋。刘成勋,民国初年的四川军阀,绰号“水漩”。曾长期割据雅安一带,在川军中享有“老滑头”的名号。四川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川军旅长、师长、军长。1923年6月被推举为四川省省长兼川军总司令。1926年8月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1927年6月,遭到刘文辉的攻击,防区尽失,部队被收编。自此不问政事,回大邑闲居。1944年12月在大邑病逝。绰号“水漩”,就是性格像水一样圆滑,令人难以琢磨。这在当时军阀混战的时代,这样的观望和深思熟虑是具备了明哲保身的作用。但他出任了当时的四川省省长,说明还是具备一定的能力的。至少他给古镇水乡带来了荣耀,当然也有些噱头。他和刘文辉、刘湘三人争相为大邑县赵云祠挂匾,就说明军阀暗战,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下正街47号只是他的故居,是他20岁以前生活的地方,这个故居始建于清末。

前行到上正街,有李氏古宅。李氏古宅是当地乡绅李怀芬于1921年兴建此宅,历时四年多建成。古宅面向正街,铺面四间,侧面香市街铺面七间,砖木结构,建筑华丽,翘角粉墙,檐柱雕花,院内屋檐有二十孝图,铺面塑花鸟图案,码头风光等。沿上正街继续往前走,就是璧山寺。在上正街132号,还有一座祭祀外籍历史名人的“家庙”—“璧山寺”,供奉着明末在璧山县经商致富的大恩人李万春,当时他还做过璧山县令。上正街还卖许多土产,如杂货、布匹、竹器等摆在街沿上。竹器的样式有很多种,有圆簸、笊篱、刷把、叉头扫把、高梁扫把、框子、棕刷等等,真是满眼的竹器,琳琅满目的竹器世界。

香市街是在清雍正年间兴建,仅仅80米长,两侧建筑为青瓦木穿逗结构,现在风貌保存完好,街上重要建筑有福临社茶庄。香市街顾名思义就是主要卖香的地方,其实新场是产香第一村。远处竹林婆娑,掩映着青砖灰瓦,田园绿地。如果不是红的、粉的、黄的各成一片的佛香穿插其中。这些成片的佛香,整齐排列,笔直矗立在田地里,一米、二米、三米、四米……错落有致,两个工人在“香林”间来回走动,把已经晾晒干透的红色高香一根一根拔出地面,堆上手推车,高高垒起。这里产香,并且还产一种我们现在很少见的“青香”??槟景宕畹淖捞ê鸵桓“宓示褪恰肮ぷ骷洹?。锯木粉和香叶粉搅拌发酵过后的原料,像面团一样摆在桌台右边,面前是一堆青色柏树叶粉末。像擀面条一样,左手拿竹签,右手将发酵后具有黏性的香面一点一点搓到竹签上,与此同时沾着柏树叶粉末给香上色,完成后的手工香叫“青香”。这些香主要是为佛家寺院用的,称佛香。当然现在的香市街卖香的已经很少了,铺面主要是卖羽绒服的、卖小百货的、卖五金的、开缝纫店的、加工铁器的等。小货摊主要是卖线的、卖刚夹子的、卖挖耳工具的、卖小镜子的、卖眼镜的、卖油炸豆腐的等等。

经过香市街,到了出阝江边,顺河就是河坝街,上下两层,清一色的茶馆。坐在河边,看着河里小孩子戏水,我的童年就被找回来了。这么多家的茶馆,迎来了四方宾客,也延续着小镇的繁荣。永安廊桥接着香市街的,对面接着半边街。桥头有许多老人在卖着家里自产的蔬菜和水果,悠然自得,不管能卖出去多少,许多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让我们这些匆匆而过的人羡慕不已。廊桥两边的美人靠坐了许多青年男女,他们望着出阝江,守望者从上游来的爱情女神,还有远处的雪山。对面是清源半岛文化旅游区,是古镇新开发的。我没有过去,因为古镇还有许多古老东西的吸引着我。

从太平上街往回走,在二堰河看到一堆老年夫妇正在河里青石板洗衣,悠然自得,不管我们这些过往的游客。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在为家人池塘边洗衣的场景,眼前幻化成我的父母,让我久久地看着他们。前走一段就是长济桥,它是新场古镇作为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古镇的历史见证。这座桥明代嘉庆年间就建成,后经岁月沧桑,曾多次毁损,皆有民间之士组织修复。我在桥上寻找马蹄经过的痕迹,已经湮没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了。太平横街上主要是“血旺一条街”,最著名的当然是与太平上街交汇处的“周血旺”,由于人多,我并没有去排队。因为空中已经飘起了小雨,我只想看到江南雨巷的风景。

还有一条惠通路的小巷,房屋建的低矮,但古瓦中透着沧桑。巷口两边摆着竹器,有个太婆在搓麻绳,她旁边堆了很多自己编的竹子锅盖。那是多么亲切的场景,故乡的场口也是这样吸引人,也有这样亲切的老人在吆喝着自己的货品。

徜徉在小巷间,全是青瓦木构,散发着浓浓的古韵。我在等待雨的降临,等待从小巷走出顶着黄油纸伞的小女孩,那才是江南雨巷的特质,我梦中一遍遍重复的场景。我曾经到处寻觅这样的景象,在苏州,在周庄,在西湖的断桥边,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这里和梦中的景象何其相似,但依然没有走出那个顶着黄油纸伞的小女孩!

雨并没有下起来,它只是给了我片刻的惊喜,那梦寐已求得画面随即消失,一切就像是海市蜃楼。眼前又是人来人往的街市,无论我是怎样的寻找,一切都是徒劳的。不过留住梦中的美好记忆是最好的,一切愿望的满足让人变得无所追求。

还是再去拜访下我的那个久远老乡李冰吧,他成为川主依然鲜活在蜀人的心中?!胺畔碌W尤氪嗣挪环秩蹋疚冉鸥秸饫锒际且患??!闭馐谴ㄍ豕拿帕?,李冰和人们是如此亲近,不仅走进蜀地人们,也走入儒、释、道三教中。寺与庙,神与人,此地变成完美的化身,共同护佑古镇,经佑古镇。我在想这里的头堰河、二堰河和三堰河修建是否与传说中的李冰也有关。李冰,就是蜀地人眼中的神,鲜活地存在水乡人的心里。

返回去的时候,酒香又填满了我的嗅觉,回味着它的醇香。

                                                                                                  2015年5月5日于新场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小暑时节

下一篇: 父亲是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