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南征北战说诸葛亮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5-07-11热度:0

诸葛亮,是人们心中聪明和智慧的化身。前后《出师表》,让我完全领略了一个军事家的高瞻远瞩;南征北伐,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谁能与诸葛亮比肩。浣花溪边的武侯祠留给成都的遗产,而诸葛孔明留给历代文人雅士高山仰止的圣人。

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中国最大的诸葛亮祠堂。这里有蜀汉政权时期几乎所有重要人物的塑像,这些熟悉的人物和他们演绎的故事会带领你穿越时空,重回一千多年前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我明白为什么一个帝王的陵墓,遭到后人的冷落,即使历代王公贵族反对诸葛亮在惠陵被后人祭拜,可谁又能阻挡民意呢?遥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请出一个聪睿的贤人。

诸葛亮帮助刘备拥有蜀地,成就了霸业。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在三国最弱,可诸葛亮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感恩涕零”,高搁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倍ㄗ袅蹯?。

夺取益州、建立蜀汉和南征是诸葛亮最大的骄傲。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在白帝城病逝,托孤给了诸葛亮和李严。五月,我们的“阿斗”即位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走上了政治舞台。其实三月在蜀地已经有汉嘉太守黄元听说刘备夷陵新败,加之与诸葛亮不和,就开始叛乱,当然这场叛乱很快就镇压下去了。但在六月,刘备的灵柩也刚回到成都,益州郡的豪强雍闿也叛乱,他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这可以说对新建立的蜀汉政权危害至大,但内忧外患并没有让诸葛亮采取平叛的行动。在经过公元224年积极进行兵力补充、整训等战役准备工作。

公元225年、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担任南征总指挥,开始南征。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数十里路,并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大方针,诸葛亮亦接纳此言。此时的马谡坚毅可谓高瞻远瞩,但后来北伐街亭失守被诸葛亮斩首是他最大败笔,也是中国“纸上谈兵”最好的实例。他便率军从水路由安上到越嶲进入南中,又派马忠进攻牂牁郡、李恢由平夷攻向建宁郡。李恢率军大破敌军,南至盘江,东接牂牁郡。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军在南行途中,雍闿已被高定部曲所杀,大军到达后数战皆胜,斩杀高定。与其他两军声势相连,迎战收纳雍闿部众的孟获。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生擒他。5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敝罡鹆恋男囊庠诒狈剑种滥先伺崖椅侍庋现?,便用马谡提出的的方针,要孟获心服口服。只是向孟获一笑,将他放走再战。经过七次擒纵,诸葛亮仍继续放走孟获。孟获及其他夷人开始反思,不再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大军便移到滇池,蜀军成功平定南中,安排了当地官员,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至12月回到成都。不到一年时间,诸葛亮出色完成了平叛的任务。

南征是成功的??⒘四现?,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并且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又经过两年的修养,诸葛亮开始了他的“北征”,或者说是“北伐”,主要针对曹魏政权,目的就是他《出师表》的宏伟蓝图“匡扶汉室”。我认为诸葛亮一生的败笔就在六次北伐上,是他自不量力,是他穷兵黩武。虽然我说的过了一点,但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会给出客观的评价。

还是看看武侯祠的诸葛亮殿大殿两侧有清人赵藩所书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最为深刻的总结,对这位贤者提出了尖锐批评,概括的十分经典!

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七年时间,六次北伐,两出祁山,耗费了蜀汉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事先假装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第二次北伐时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第三次建兴七年,即公元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第四次建兴八年,即公元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第五次建兴九年,即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诸葛亮退兵至木门,张郃来追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第六次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54岁的诸葛亮就这样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现在他的墓也在这样,同样孤独地守望着这一方土地。但以后他的继任者姜维依然痴心不改,继续北伐,也终是徒劳无获。在他去世后的30年,蜀国被曹魏灭亡。

“北伐”是诸葛亮的败笔吗?因为诸葛亮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道理。以诸葛亮的智慧,是完全明白以蜀国的实力是不可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是不可能“匡扶汉室”的,但他还要一而三再而三地北伐。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吗?抑或是完成刘备的托孤重任。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蜀汉内部矛盾已经很深了。要解决这些矛盾,连诸葛亮都感到格外棘手,只有通过对曹魏的战争暂时缓解这些矛盾。让蜀汉人们同仇敌忾,激励困境中的蜀汉人民。为所谓的国家统一而消散现有的积怨。诸葛亮当然也明白,连年的穷兵黩武,也会怨声载道,也会激起人们的反抗,但他没有办法。

蜀汉的内部矛盾究竟是什么,竟然是他们的顽疾。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第一股是“本土势力”,包括原仕洛阳的益州官僚和仕于益州的本土豪强(如李严、吴壹、许靖等),我们统称之为“益州集团”。第二股是“刘璋旧部”,包括追随刘焉父子入蜀的和后来投靠刘璋的(如张松、法正、谯周和陈寿等),我们统称之为“东州集团”。第三股是“刘备亲信”,包括刘备的骨干(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杨仪等)和后来投靠刘备的(如马超),我们统称之为“荆州集团”。这三股政治势力,为了他们各自的政治目的,勾心斗角,互相积怨颇深。为巩固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对这三支政治力量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荆州士人集团为依靠,极力笼络“东州集团”人士,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政权的组织基础;对益州人士,则笼络利用和戒备打击兼而用之。从而达到牢固而有效地控制益州的目的。从诸葛亮和李严的关系,以及公元263年蜀汉政权灭亡也是谯周力劝后主降魏的,就是“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矛盾的体现。

诸葛亮不是神,许多战争他已经做到了完美,但国家政权内部矛盾他无法解决,这样的狂澜他无法挽救!

从另一方面说,不管南征北伐成功与否,都算是诸葛亮一生两大功劳和荣耀。那他在成都还留给我们那些记忆,当然就是他的九里提防洪工程。在《成都县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县西北十里,其地洼下,水势易趋,汉诸葛孔明筑堤九里捍之。宋太守刘熙古再加以重修。”这句话简要介绍了“九里堤”名字的来源,即成都西北方向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汉时诸葛亮修筑了九里长的堤坝来防洪,宋时太守刘熙古又巩固修复。

现在,遗址基本上全都无法寻觅,只是这里留下了九里堤路。从一环路北一段与府河相交处的西北桥向北,沿府河西侧,有一条南北向大街,就是九里堤路。由于路较长,所以又分为九里堤南路、九里堤中路、九里堤北路?!洞笄逡煌持尽肪?93也有类似记载:“九里堤,在成都县西北。堤长九里,故名。相传诸葛亮所筑,以捍水势。宋乾德中,守官刘熙古重修,一号刘公堤?!惫嗣家?,之所以称为“九里堤”,是因为堤坝长约九里。唐朝乾符年间,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在扩建罗城时,从郫江上游引水新凿护城河,对九里堤曾予维修。宋初,洪水冲毁堤防,成都知府刘熙古重修该堤,消除水患。后人在堤上修刘公祠以纪念,故此堤又名刘公堤。后因刘公曾任兵部侍郎,所以此堤又称侍郎堤。为了记住诸葛亮亲自修堤的功德,大家又把“九里堤”叫“诸葛堤”。清朝中叶以后通称九里堤,刘公祠也改为诸葛庙。民国以后,因河道、水量发生变化,九里堤的作用逐渐消退,亦无人修缮,遂致荒塌。

其实九里堤最初还是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建堰后,在成都可“坐致材木”。秦汉时成都城外江道,九里堤位置最佳,若在其下游便会影响成都城外航道?!度尽な袷椤は戎鞔吩疲毫醣浮凹椿实畚挥诔啥嘉涞V稀!钡笔本爬锏叹驮谑窈汗员?,而修建蜀汉宫又需要大量的木材,在此筑堤、建码头,既方便从皇宫取水路外出,又方便打捞木料等。诸葛亮应该是修复了九里堤,使它继续着自己的使命。但有人认为,九里堤真正出现还是在唐朝高骈修“罗城”时修的,当时为了防范水患而实施的郫江改道的附属工程,本名糜枣堰。当然也许诸葛亮修建了其中的一部分。

如今,九里堤的防洪功能早已消失,在原来堤址的遗迹上逐渐形成了一条道路,后来逐渐分为九里堤南路、九里堤中路、九里堤北路。据史学家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量过,九里堤竟然长达4950米,真的是九里。1985年,西南交通大学成都校区在原洞子口乡九里堤村和营门口乡前进村范围内大规模兴建,这一带逐渐成为闹市。1989年,九里堤路正式命名。现在九里提遗址公园位于九里堤中路与群星路交汇的路口。遗址公园内九里堤堤埂长约28米、宽6米,还有在原址上重建的诸葛庙,并且新建了縻枣亭。诸葛庙,庙后一座木桥横跨青草幽幽的堤岸,与縻枣亭的长廊相接。

在南征和北伐的途中,建了许多武侯祠或诸葛亮庙,但多没有流传到现在。只有成都和五丈原的武侯祠,以及这个遗址公园留下的诸葛庙。诸葛亮就是这样活在人们的心中,更是远远影响着成都!

                                                                             2015年7月11于九里堤遗址公园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善心初心

下一篇: 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