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成都:南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起点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5-08-21热度:0

早在张骞尚未凿通西域、开辟西北丝绸之路以前,约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交往和交流。直到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古时称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这条路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蜀身毒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西欧、非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

早在古代,《史记》就记载了中、印、阿富汗的经济文化交流,《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时人鱼豢的《魏略·西戎传》里,也提到罗马帝国有水通益州,益州就是古蜀地的称谓。

南方丝绸之路总长有大约2000多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我们细细研究南丝绸之路,应该有两条路线。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条道入越南,一条道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先走这条线路的古蜀先民的知名人物是秦灭蜀后南迁的蜀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3万人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瓯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

西汉扬雄《蜀都赋》曾称颂,蜀锦鲜艳华丽,品种繁多,发文扬采。史前时期“蚕神”嫘祖的后代、古蜀王蚕丛在成都平原“教民养蚕”,引发了巴蜀丝绸的兴起。到商周时代,成都的丝绸制作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蜀都赋》称,蜀地“黄润细布,一筒数金”,意思是蜀地的丝绸以黄色的品质尤佳。印度考古学家乔希指出,古梵文文献中印度教大神都喜欢穿中国丝绸,湿婆神尤其喜欢黄色蚕茧的丝织品。这种黄色的丝织品,应该就是扬雄所说的“黄润细布”。从印度古文献来看,湿婆神的出现时间至少相当于中国的商代。这说明,至少在商代,中国已经同印度发生了丝绸贸易关系,开通了南方丝绸之路。

成都,就是这条路的起点!其地位相当显著,并且成都是“蜀锦”的主要产地,“蜀锦”是四大名锦之一,长期占有“母锦”的地位?!懊挥惺窠?,就没有中国的织锦史”。现在从四川、甘肃、新疆和阿富汗喀布尔以北考古发掘出土有“蜀锦”,说明成都是“蜀锦”的主要发货地,并且是三大丝绸之路的主要供货地。有专家推测,在唐代蜀锦极有可能从成都经广元进入长安,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使节。另外则由民间商人,从成都到茂县、松潘至甘肃再运至新疆,在沿丝绸之路交易到国外。

《华阳国志》中说“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四川简称“蜀”,甲骨文中的“蜀”就是蚕虫的意思。古蜀国“蚕丛”教人养蚕,且公元前古印度就有“丝”的记载,学术界也普遍认为,丝绸最早就是从蜀地传入印度的。并且,公元前9世纪古罗马时代,丝绸成为古罗马人身份、地位、富贵的象征,这些丝绸全是从东方购买的,这时候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没有开通,应该全部靠南“丝绸之路”完成的。

这些足以说明以成都为起点的南丝绸之路,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跨越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省区,沿途有江川河流、高山峻岭,在云南境内海拔从76.4米到6740米。经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翻越乌蒙山、高黎贡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山系。气候变化巨大,境内有七个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在这条通道上过去以马帮运输为主,在一天之间赶马人和马队有如经历一年四季,看似烂熳传奇,但对人的生理考验却到了极限,没有强大的适应体能则无法跨越险峻的高山深流。最后达到另一个文明古国的印度。期间经过10多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区,跨越了三千多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传播的纽带,它联结中原,沟通中印,它为中原、西南、印缅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创造了条件,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沉淀、积存、从而形成丰富的、独特的并且有共融性特点的古道文化。成都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影响也较深远。佛教自不必说,就是一些古墓中发掘的陪葬品许多来自于印度等地,更有文化上的交流,这就是这条古道所起的巨大作用。宋明之后,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西南丝绸之路渐趋沉寂。然而,古道上的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以及军事活动从未中断过,至今任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虽然南丝绸之路沉寂,但茶马古道却渐渐兴起,改到从西藏到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家。可以看出,南丝绸之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

南丝绸之路,李冰对其起了相当重要作用。秦国李冰为蜀守时(约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沿岷江浚河修路至僰族集居的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开通了蜀、僰之间的道路,这条通僰之道,史称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将军常?接李冰所通之僰道,由僰国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向西南延伸,直修筑至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这段路又名“五尺道”,是后来完全发展起来的南丝绸之路一段。

古代中国通往海外和西方的丝绸之路有四条: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成都是这四条丝绸之路原料“丝绸”的供应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蜀锦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蜀国,开始用色彩鲜艳的丝线织锦。这种出自四川的彩锦,被称为“蜀锦”。美誉度极高的蜀锦,在汉代逐渐发展到第一个高峰。汉时成都蜀锦织造业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有了“锦官城”这一称谓。当时,人们在江边洗濯蜀锦,环绕成都的江也因此被称为“锦江”。到三国蜀汉时期,蜀国用蜀锦到魏国换马、向吴国换粮,蜀锦成为蜀国的经济支柱,民生依靠蜀锦得以发展。唐代是蜀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蜀锦织造技艺更加成熟。比如,过去织物是以经向彩条和经线交替显花为特色,在唐代则转变为纬线交替显花;最初的多综片织机,也发展为束综式提花织机。当时的益州大行台窦思伦,设计了100多种蜀锦纹样,有联珠纹、卷草纹等,这些纹样流行了100多年。在宋元时期,蜀锦的织物从纬锦转变为纬浮显花。到明清时期,花楼织机出现,蜀锦的花样愈加繁杂、细腻?!澳鞘保た梢灾鼋ケ涞纳?,这也是蜀锦织造中最难的绝技之一。”考古发现最先进纺织技术的提花机,这有力地佐证了成都传统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不仅改写了中国纺织业史,也改写了世界纺织的历史。

惊鸿一瞥,成都就是这样让人惊艳,不经意间留给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专家认为,成都在汉唐时期堪称纺织之都。作为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政治中心长安的南方城市,成都是南方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自南宋以后,蜀国的织工曾被迁往临安,但成都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丝绸之路,支撑的产品还有主要、茶叶、陶瓷只是一组代表商贸精神的符号。茶叶更是蜀地的特产,自古就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而瓷器更是中国特有的产品,成都的考古发现,琉璃场窑址和青羊宫窑址曾经辉煌一时,特别是琉璃厂窑区,从唐朝中期到明朝末年。

这就是成都,四川盆地里成都平原腹地的一颗明珠,从过去一直照亮到现在。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连接着印度,甚至更远的中西亚。两个文明古国,就是这样牵起了手,并且亲密拥抱了2300年,如果从广汉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看,他们的联手可能有4000年了。这是多么久远的历史,而成都就是这条路的起点,也是其余几条丝绸的供货地!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为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成都就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并在邛崃、雅安、泸定康定留下了许多遗迹。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川藏道则以今四川成都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新都桥、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现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现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经岁月沧桑一千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叶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成都就是在这条茶马古道的起点,积累着藏区人需要茶叶,并源源不断运送进去。一次次的出发,一次次的归来,周而复始重复着在那条艰苦的古道上,没有奢求大的财富,只求平安归来。那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们现在都不可想象。但成都一如既往地向青藏高原输送着物资,从不畏惧任何的艰难险阻。就是从清朝到现在,保卫我们神圣的青藏高原,也是从成都出发。就是解放西藏,部队也走的是这条茶马古道,并拓展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川藏公路。就是解放后,我们的汽车兵常年奔波在川藏线,为西藏运送生活物资。川藏的南北两线我全走过,不过现在已经改造的很好了,即使这样许多地段依然让人望而生畏??梢韵胂?,过去在这条路上行走的马帮或者车辆,将是面临很大的困难。

成都作为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丝绸和茶叶的基地,它是连接少数民族纽带的起点,它是文化向外传播的起点,它是少数民族经济繁荣的支撑点,它是与藏区交流的桥头堡。从古到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都即是起点,也是终点,对于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是起点,对于归来的商人是家的温暖和少数民族商人的终点。为了生活,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他们不辞艰辛,披星戴月,行在在古道上。我想,他们心中无数次追忆成都闲散的生活,但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依旧跋涉着!

成都就这样默默地迎来送往,承受着分别和相聚的酸甜苦辣!总是那么包容,那样自信。

                                                                               2015年6月24日于成都家中

                                                                               2015年8月21日修改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排队

下一篇: 又见北京的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