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毛家坪的秋天

来源:作者:王琪时间:2015-10-13热度:0

毛家坪的秋天

王琪

八月秋高时,我来毛家坪。不为寻幽,不为访友,只为一页秋风,只因一首蒹葭。

秋色皴染的毛家坪,一派宁静高远,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令人尊敬的长者和大知若愚的智者,端坐于朱圉山下,伫立在渭水河畔,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和过尽千帆的寂寥。穿过秋日薄薄的雾霭,我轻轻走进毛家坪的深处。毛家坪,我来这里寻找什么?你又能告诉我些什么?

【一】古陶灼灼

毛家坪,西北边陲的一个弹丸之地,甘肃东部的一个普通小村。然而,因为一座遗址的发现,却被世人关注了又关注,书写了又书写。被无数目光抚摸过的毛家坪,如古瓷般高远,又如《诗经》样温润。

1947年初秋的一天,一场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小雨,把毛家坪的山川清洗得洁净如新。天空一片湛蓝,青草葱笼,阳光明亮。正在这里考察的我国著名考古专家裴文中教授,耳目为之一新,心情也随之明朗。当他信步毛家坪时,一块在当地随处可见的绳纹灰陶碎片,跳入他的眼帘,慵懒而傲慢,沉着而矜持。职业的习惯让他躬下身子,拣起了那块梦也似的陶片。他端详了起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块非同寻常的陶片,弥撒着时光的味道,闪烁着文化的光泽,浸润着丰满的早期秦文化。历史的长河偶然飞溅出的一两朵浪花,也足以惊世骇俗。

那一刻,毛家坪是幸运的,斐教授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拣起的不仅仅是一块陶片,而是一个帝国的童年,一个王朝的血脉。从此,毛家坪被发现了,毛家坪深埋地下的秘密也被发现了。但发现的何止是一个村子,那是秦人第一处落脚的地方,华夏第一个建县的地方。  

发现了毛家坪,就发现了一条通往秦人儿时家园的门径,那里蒹葭苍苍,黄鸟悲鸣,足音跫远,剑吼西风……

一片灼灼古陶,牵引出一段故国的往事,一段尘封的传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古专家,一位又一位的文化学者,一个又一个的作家诗人,他们纷至沓来,接踵而至,或探询、或叩问、或发掘、或求证,神情专注,目光炯炯。有人收获了发现,有人获得了感悟,有人满足了情感。

古陶灼灼,往事悠悠。

【二】毛坪绝唱

大雁归去,秋风吹来。一场风跟着又一场风,仿佛吹了千年又千年,却无论如何也吹不透毛家坪的厚土,吹不破渭河水的皱纹。

毛家坪,在瑟瑟的秋风里,在交替的四季中,依然孤独地守望着曾经的彩云,旧时的朱山。

千年孤独,千年等待。

1982年秋,一把古老的洛阳铲,像一位不速之客,多情地深入到毛家坪的内心深处,探索毛家坪的深度,丈量毛家坪的历史。

打开毛家坪遗址,就像打开一部气象万千的典籍,异彩纷呈的史书,每次阅读,都会有发现新的故事,新的传奇。从1982年到现在,毛家坪遗址共发掘过三次,探明墓葬千余座,累计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小墓葬199座、灰坑752个,发掘车马坑5座,出土文物1200多件。那一件件举世无双的文物,排列整齐,呈现着从西周到战国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件文物都跳动着灵魂的舞蹈,每一种意象都诠释着生命的真意,每一块陶片都是心灵的沉淀,每一根线条都是对美的追求。那些原始质朴的风物,会让你的心灵回归到曾经古老的时光,唤回历史深处浓郁的情结。

一片沉默的绳纹灰陶,落满西周的尘埃,展露着谁的心事;一些古拙的鬲、盆、豆、罐,散发着东周的气息,又讲述着谁的往事。这辆秦人的战车,纵使白发三千丈,也难掩其骏马的风采和长矛的威武;那处战国的广场,纵使风尘千万里,亦能听到秦人欢呼时的歌声和练兵时的呐喊。

毛家坪睁开了双眼,流光溢彩,美目盼兮,世人注目??脊叛Ъ宜担移菏且豢橹匾睦锍瘫?,开辟了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历史学家说,毛家坪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秦人历史命运的点滴片段。文化学者说,毛家坪是一幅风俗画,吹拂着秦人彪悍尚武、逆境求生、志大进取的民风民俗。诗人们说,毛家坪是远古的绝唱,秦人的绝响。

【三】十万蒹葭

秋风徐来,秋草苍黄。我徘徊在毛家坪这片古老而成熟的土地上。身后的朱圉山,沉默不语。远处的渭河水,悄无声息。而脚下的毛家坪,却在秋色中沉醉,似在回忆,又似在遥想,回忆前朝旧事,遥想峥嵘岁月。

3000多年前,一队被周成王流放的刑徒,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从遥远的山东曲阜,来到朱圉山,落脚毛家坪。他们虽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有着高贵的血统,显赫的背景。“清华简”说,他们的祖上是商朝重臣飞廉,“飞廉东逃于商盍(奄)氏。成王伐商盍,杀飞廉,西迁商盍之民于邾圉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p>

慷慨的毛家坪,大度地接纳了这些秦先人,他们以戴罪之身,肩负周王室抵御西戎的使命,以苍莽的朱圉山为屏障,以浩荡的渭河水为保障,以深厚肥沃的毛家坪为家园,筚路蓝缕,开拓进取,蜇伏十数代,隐忍几百年,与戎人血雨腥风,生死相博,期间胜败更迭,占地数易其手,直至公元前688年,灭冀戎,设冀县,才得以休养生息,渐次强盛,并最终成为后世秦人觊觎六国,逐鹿中原,建立强秦帝国的根据地、大本营。

秋笼毛坪,烟锁渭河。一缕秋风载着云梦般的世事远去,一片白云又载着丝绸般的《诗经》而来。我站在秋风中,遥想当年盛景,秦之勇士,在毛家坪,在练兵场,一边放声地高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一边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厉兵秣马。秦之少年,在渭水河畔,在蒹葭丛中,一边惆怅地吟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币槐叽蟮ǖ刈非蟀?,表白爱情,人约黄昏后。

渭河滩头,十万蒹葭,犹如十万雄兵,亦如十万爱情。

【四】黄鸟悲鸣

文物是历史的绝唱。它让流传江湖的传说,找到了失散的家园,它让影影绰绰的历史,找到了确实的物证。

那把深埋了2700多年的春秋铜戈,至今依然不肯腐朽风化,为的就是为了向人们诉说一段子车家族的秘史。这个在今天已经消失了的姓氏,在2700年前却是一个真正的名门望族。世居古冀,一门数代,辅佐秦公。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冀戎,初县之”?;牡谝幌赜纱说映凳霞易宓淖宄?,就是当年秦武公封爵的第一位“县令”。从此他们在毛家坪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忠心耿耿,从戎执戈,为秦效力。历史上著名的“秦三良”,子车仲行、子车奄息、子车针虎,就是子车家族非常杰出的人才,曾经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然而,穆公在公元前621年逝世时,居然下令“子车三良”殉葬。三良从死,秦人哀叹,歌之咏之?!敖唤换颇?,止于棘?!薄敖唤换颇瘢褂谏??!薄敖唤换颇?,止于楚?!薄氨瞬哉咛?,歼我良人?!被颇竦谋?,穿越2700多年来的时空,仍回荡在朱圉山下,渭河岸边,仍鸣响在《诗经》《左传》《史记》《汉书》的书林里,仍走湿在曹植、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的翰墨中。

黄鸟之悲,万世之悲。

秋风潇洒,秋声渐老。我徘徊在毛家坪的秋色里,耳畔忽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风声,有如虎狼的秦人,咆哮着从毛家坪刮起,迅速横扫六合,席卷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东方帝国。然而,帝国的血液里流淌着毛家坪的血液,弥撒着毛家坪的根脉。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扶贫办

联系电话:13830889499

邮编:741200

QQ:670078499

Email:670078499@qq.com

简介:

王琪,甘肃省作协会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甘肃日报》、《天津日报》、《读者.乡土人文版》、《丝绸之路》、《华夏散文》等100余种报刊发表历史文化类散文200余篇。先后获第27届全国地市报新闻奖、第五届黄河文学奖等奖项,有多篇作品收录各类文集。现在甘肃省甘谷县扶贫办工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