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山青水秀赞美自己的家乡,描绘出山依恋着水,水环绕着山的美丽画卷。随着时间流逝,岁月更替,我思乡之时越来越多,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家乡的小河常在梦中再现。
我家住在湖北随县车云山,家乡的小河,不知是因规模不够大、规格不够高、流量不够多,还是人们谦虚都称其为沟。我们村有童家沟、龙潭沟、庙沟、烂泥沟、老四沟、梅子沟等等,这里还是称小河为宜。童家沟是最具代表性的小河之一,她从山中由泉变涧,由涧变溪,由溪变河,直奔山下而去,长约10里。上游是山之洼地,比较开阔,有成片的稻田,河水像银色的丝带从田间流过,流经湾前形成长长的弯。水到中游,两侧之山立陡,河床变窄,山之坡脚在河底结为整体,有一处落差较大,高约20米,流水贴石而下,虽算不上磅礴壮观,但也有一定的造型和情趣。河到下游,山低坡缓,河床越来越宽,河水汇入大河,流向最终目标深蓝海洋。
为了出行方便,不知何时,人们在河中摆放很多石头,俗称“石步桥”。从小河上游一路顺着小河走,一段挨着左山坡,一段踏着石步过河拐向右山坡,石步桥成为连接山里山外的交通要道。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上街卖柴,赶集购物,常从石步桥上过。学生到山外读书,父母常在桥头迎着朝阳送,沐着夕阳接,儿女就像他们心中的太阳越升越高,越来越亮。上初中时,我在管理区学校读书,每个星期从石步桥上来回走几趟,石步上留下我美好的记忆,山间小路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夏天山洪爆发,河水猛涨,父亲就背着我走过石步,送我上学。遇上水深看不清石步,父亲就卷起长裤背着我趟水过河。如果还不行,父亲就与他人商量由一人拿着竹杆在前边探水,其他人背着学生跟在后边过河。每当我趴在父亲的脊背上时,能感受到从他体内传导过来的热量,会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汗香,那感觉至今难忘。洪水过后,小河很快恢复平静,河水清澈见底,可见水中小鱼、小虾、小螃蟹、小娃娃鱼自由自在地游动。
暑假中,我和小朋友常到小河里玩,轻轻搬开石头,寻找藏在下边的小螃蟹,有的只有1分钱硬币那么大,身上黄亮亮的,背上有少许麻中带黑的颜色,两只黑色的小眼睛特别突出。小朋友左手捉住小螃蟹,右手母指扣开它腹部上的“小箱子”,如果里边是两根打狗棍就说它是穷人,“要饭的”。如果是一串像钱币样的叶片就称它是有钱人,“富婆”。由于螃蟹小,两个钳子力气轻,我们会伸出手指让它夹着玩。有的小朋友拈着小娃娃鱼的尾巴玩。欣赏着小螃蟹和娃娃鱼的表演,常常引来笑声一片,笑声随着风儿飘向远方。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美丽乡村建设使家乡旧貌变新颜,村级公路直达湾前,小河中的漫水坝、小拱桥替代了石步桥景观,让我萌生失落感。每次回乡,无不惊叹家乡的人在变、房在变、山在变、水在变,独有我心中的乡恋永恒不变。
家乡的小河是我认识的第一条河,石步桥是我认识的第一座桥,他们就像我学说的第一句话“喊妈妈”一样,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