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有几个年头了。早几年,我所在的一个乡镇,到了收麦季节,乡镇所有人员每人都发了一把手电,带上一把扫帚,发现哪块田地有火苗,就奔到哪块田里去。当时我开了一辆双排座,后面的车斗能放扫帚。没风或风不大的时候,火苗很容易用扫帚扑灭。要是风大点,火苗烧起来烤人,就没法近前扑火。往往村里找了辆旋耕机,在火的前面旋出隔离带来,截着火苗,就不会蔓延了。或者有胆量的开着机子从火苗上过一趟,也就把火扑灭了。直到后半夜,麦秸受了潮,人都休息了,我们才回去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继续昨天的战斗。
就那样奔波了一个麦季,甚至拘留了人、罚了款,最后天气阴下来,雨前还是要烧掉,看也看不住,因为要播种。禁烧的意义也做了宣传,禁烧的危害也家喻户晓,禁烧的措施也一条条制定,禁烧总是有禁不止。
也难怪,以前农村要喂牲口,麦秸成为香饽饽,引火做饭也是离不了的。而今农家再不用牲口耕地,青壮人员外出打工去了,牲口没有人喂了。生活条件好了,也没有人用来生火,麦秸就没有了用处。即使费力拉出来,堆也没有地方堆。堆到沟里雨季挡水,堆到树下,一旦谁点着烧了还连累了树。沤肥也费劲,卖给发电厂不值钱,最后的下场还是烧。与其以后烧,不如在地里烧了,还能把高高的麦茬烧掉呢。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人人都有这样的做法,天塌压大家。所以年年禁烧年年烧,形成了恶性循环。
去年上级动了真格,用遥感技术每天通报各乡镇的着火点,而且真的处理了乡镇的领导。兵不斩不齐,各单位的领导今年各显神通,看来真的要禁烧了。
上级下派了干部蹲点,村镇干部更是严阵以待,巡查在田间地头。除了宣传到位,关键的关键,是采取了得力措施。麦地收割一块,灭茬机灭掉一块,不给你点燃的机会。如今机械多了,政府给了补贴,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打包机、灭茬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大量的增加,加上各项措施的配套和各级干部们的死看硬守,我相信,今年的禁烧工作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只要有一年的禁烧取得成功,耕作成了习惯,今后的禁烧工作就不会再难了。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家乡的味道
下一篇: 昭化——最后的三国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