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小水渠
老家的小水渠,渠水随着起伏的丘陵蜿蜒从北绕村庄向南流去,滋润了家乡的土地,伴随我走过那苦涩而又快乐的童年。
我出生的那个小乡村,村里人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每当大旱之年,村民总要设坛祈雨,拜神求水。
靠天吃饭的日子,乡亲们最大的愿望是盼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衫咸觳⒉凰烊嗽?,年年盼,年年失望,受饥挨饿的日子,只得一年接着一年过。尽管一代接一代村里人总想改变这种状况,且能想的办法也想了,但限于当时的条件,终究无能为力。
修渠引水,村里人早就有此想法。但实现起来,却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村里人。起初是水源的问题,村子附近根本没有水源,水从那里引,一直困扰着村里人。后来袁河水渠修到了村子附近,水源可算是到了家门口,离咱村的田也就几百米,可由于村里的地形高,而袁河水渠地形低,要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需要抬水设备、需要电。
因为电的问题,眼睁睁看着袁河水渠的水哗啦啦打门前过,就是引不上来,就是流不进咱村的田,村里父老那个急啊……
后来村里通上了电,修水渠的事自然不能耽搁了,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因此修水渠成了村里当年的头等大事。大伙拧成一股劲,出钱、出力,投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修渠大战。当年的火热劳动场面,至今让我难忘,全村男女老小、无论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奋斗在工地上,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水渠修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靠人海战术、靠手提肩扛,耗时近一年,一条四里多长的水渠终于修成了。
水渠通水的那天,哗啦啦的水从水泵里喷射而出,沿水渠一路奔跑,流进了干渴的田里,也流进了村民的心里……
有了水渠,靠天吃饭的日子总算结束了。弯弯的水渠就像一条肠子,在田间绕来绕去,引来涓涓细流,浇灌着田畦,溢满了池塘,浥透了小乡村,滋润着村民们的生活,给山、田、地、人、畜以鲜活的生机。
每到春天,哗哗的渠水,漫过沟壑,流进田畴,于是,新栽的禾苗开始泛起了绿意……
进入夏季,水渠成了村里的天然游泳池,至今我还会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在水渠玩耍的情景。每天放学后,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水渠,跳入水中,追逐着、嬉戏着,打起了“水仗”,“水仗”激起的水花里,荡漾着小伙伴们欢快的童音。
尤其是秋天,站在渠堤岸上,望着渠堤两边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穗,那份惬意,让你如醉如痴……
一到冬天,水渠开始停水,村民对水渠进行清淤、整修,那些来不及顺流而下的鱼虾、那些藏在泥巴里的泥鳅,一段一段地被分隔包围,聚而歼之,当日便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转眼离开家乡30多年了,渠水滋润下的故乡,山在变,水在变,人也在变---我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年轻、陌生的面孔却越来越多--- 只有这多情的渠水,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带着春的妩媚,夏的繁荣,秋的成熟,脉脉流淌,一如当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