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在平乐古镇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5-08-05热度:0

城市喧嚣的生活久了,就想到外面走走,于是驾车漫无目的离开了成都,进入成温邛高速公路。

当“平乐”的字眼突然从脑海中闪过,就注定与古老的平乐老人握手,于是沿着指路牌向平乐古镇而去。平乐,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一平指的是平乐古镇,二固是固驿镇,三夹关就是夹关镇,是茶马古道上成都境内重要的三个古镇,平乐是第一镇。

平乐,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前蜀王开明时期,平落这块四面环山的平坦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作为地名见于《宋史》的是平乐,隋朝元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此处称平乐坝,属临邛郡火井县管辖,到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7年)改平乐镇,过了三年,火井县治移到了平乐,持续28年,平乐于是人气骤升。

一个多小时后,我与古镇在山边相遇了。

漫步古镇,我将亲身体验到古街13条的种种风情,聆听古桥乐善的代代佳话,坐享古树黄桷的片片浓荫,观赏古堰分水的滚滚波涛、品味古民居大院的悠悠气息,加入古歌“竹麻号子”的声声呐喊……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平乐曾是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物换星移,古镇在今天又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屹立百年的民居建筑,浸染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水光山色,成为川西水乡古镇的缩影和象征,演绎出一幅融古贯今的“清明上河图”。

并且,这里矿产富藏,西汉时全国最大的冶炼家卓王孙和程郑两人就曾在这里开办冶炼工场。现在骑龙山下阎镇子西一带坡地就是平乐冶铁遗址,至今周围还能捡到结块的炉渣和生铁屑。唐宋以后本地发展了茶叶造纸等手工业,像织布、印染、酿造、竹木等传统手工业等,直到明清仍十分兴盛,远近人都晓得平乐好做生意,故有“卖不完的平乐”之说。

平乐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今天不是赶场天,却人流如织,因为古镇的开发已经打破了这里人们平静的生活。长长的?;萁帧⒖砜淼某で旖执丝桃丫导凡豢傲?,我都有些药逃离的感觉,不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似乎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于是坐到旁边的茶馆了,端起一杯茶,开始品味着白沫江的水泡出的茶。

“南丝绸之路第一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平乐古镇的“古”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古街道、古民居、千年古榕树群、古石拱桥、古驿道、古文化,白沫江穿镇而过,市内仅存,西南罕见。巍然卓立于白沫江畔长庆街的千年古榕,挂满了祈福辟邪的红布带子,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店铺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可谓一幅活脱脱的中国西部“清明上河图”。

沫河贯穿古镇,骑河修建两岸桥,一新一旧,相距不太远;两岸古榕甚多,老桥头还有一棵千年的黄桷树,枝叶茂密;镇里老街小巷纵横交错,古朴的居民建筑鳞比排列,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是银家大院。银家大院的主人是从陕西迁徒来到平乐安家落户的,原本银氏先祖是有名的纸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银家大院建于晚清,有七个天井,构成了“七星抱月”的布局。整个院落内的构件精美,窗饰花纹多样,柱础的石雕生动传神,院落面积大,空间布局合理且有曲径通幽的意趣,从形制到装饰都显得构思精巧而典雅,不失为川西四合院落中的精品之作。龙门坐西朝东,正堂坐北朝南,整个建筑采东西南北四方之灵风,采光通风都很好。没有中轴线而有些错落的建筑形制显然是经过风水先生的测算而建。平乐在明清时代是著名的产纸基地,除了远销西北外,还通过水路到达江南一带,在成都有“成都草纸半平乐”之说。银家是有名的纸商,在成都开有“银福兴”纸庄,在川西一带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座豪宅便是银家当年不胜风光的历史记录。

平乐是又因为这里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的发生地,而得到了一个富有浪漫特色的名字“私奔古镇”。相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深居闺中的佳人。一次,司马相如做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让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到成都。卓文君知道她的父亲在北出成都的陆路上防守严密,便与司马相如出南门迂回到平乐,趁着夜色顺江而下,由水路潜入成都,最终成就了这段千古佳话。而当年二人上船的码头,就被后人称为了“私奔码头”。

在平乐当你站在古造纸作坊那口巨大的、像默片一样充满历史质感的竹篁锅前,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先人的智慧和吞吐日月的激情。

现在古镇口,立有“秦汉驿道”的牌坊,可见其历史悠远。秦汉驿道遗址,在平乐镇骑龙山城隍岗。它是当时由成都经邛州、雅州通往吐蕃、党项、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韦皋出兵与吐蕃作战的十一条路线之一。当地老人称驿道遗址为“剑南道”或“马道子”。现代人称为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驿道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森林中,它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较为完整的一段。长约两公里,路面横广4m、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妒芳恰で厥蓟时炯汀芳窃兀呵厥蓟省白鞲嗜?,筑甬道?!弊⑺担骸拔接诔鄣溃ù舐罚┩庵剑熳有兄屑?,外人不见?!壁鲅沛涞懒脚缘那皆舐芳性谥屑?,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邛雅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驿道沿山脉的走向而修筑,当年完好无损时它仿佛如一道长城,蜿蜒于川南的山岭之间。

我仿佛就是一个行者,行走在历史长河的一片尘土中,搞不清前生来世。当拂开这层尘土,我如醍醐灌顶,真的领悟了不少的东西。河边喝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吹轿抑芪У牟杩统樽乓蹲友痰睦先?,他们品茶,悠闲打牌,闲话日子,打发着时光,真正享受着人生。可我不行,还要到山巅去寻找属于我们的惊喜。

                                                                                       2011年7月12日于平乐古镇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