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北京——卢沟追梦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5-09-14热度:0


      ——写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北京、梦中的北京,从童年起,心就飞翔在北京?!拔野本┨彀裁?、天安门上太阳升,”那首歌唱了五十多年,至今旋律还是那样年轻,在耳边回旋,激荡着我的心弦。

  因为家中有许多亲人住在北京,有时间就爱去北京看看。去天安门广场,面对五星红旗、站在雄伟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脑海浮现出江桥抗战,凇沪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战,武汉会战,日寇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义勇军进行曲豁然从胸中升起,飞出歌喉。

  走到金水桥上,似乎又看到一九六六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情景,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气势如虹。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从那里回来,带着北京的声音,去农村插队实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梦!”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儿子求学、工作、生活在北京,我又增加了每年追梦在北京的理由,去圆明园,去十三陵,去长城,去香山,去西单,去王府井寻梦。但是,我最喜欢去的却是卢沟桥的梦境。

  北京的卢沟桥不仅是因为“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而是它见证过“卢沟桥事变”,更在于它是近代中华民族英勇抵御外敌入侵的象征地。据记载:我的爷爷于乐章、伯父于兆麟和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都在这里参加过与倭寇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所以,来到此地,重温历史,寻找他们在这里作战的印痕,怀念一下没有见过面的亲人。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永定河上,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而闻名于世,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进入北京的。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当我漫步在这座沐浴过腥风血雨的名桥,看到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文字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我抚摸那形态各异的石狮,栩栩如生,不得不惊叹我们的祖先真有许多能工巧匠。

  我们中国曾被人喻为睡狮,一旦这头睡狮醒来,则会令世界震惊,此言不虚。1949年10月1日,一个伟大的声音在北京天安门上空震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我们的祖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也不会任人宰割了。

  随着参观人流,我步入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伫立在馆门前的那尊体量重达18吨的庞大醒狮,让我看后热血沸腾。它全身毛发紧竖,仰天长啸,卢沟桥畔发出一声声雷鸣般的呐喊:莫忘国耻、警钟长鸣!

  千百年来,卢沟晓月,是指在佛晓时分欣赏卢沟桥的月亮。原因是卢沟桥一带,地势宏阔,永定河从远处奔流而来,又从桥下流向远方,每到中秋的夜晚,天空、原野、远山在明月的映衬下,犹如水墨,宛若梦境,叫人流连忘返。在每年中秋夜的佛晓时分,卢沟桥畔总会有许许多多人或三五成群,或扶老携幼,翘首赏月,在心底吟咏着古人的诗句:
河桥残月晓苍苍,照见卢沟野水黄。
树入平郊分淡霭,天空断岸露微光。
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
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
但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起,一场燃遍中华大地的战火在这里拉开序幕。天空那如霜的  蓝月亮用沉默目睹了倭寇强占我国领土进行的一场旷世的杀戮,蓝色的月光用清辉照彻了一场在中华大地誓死的阻击,蓝色的月光映衬着四面八方千百把砍向倭寇的大刀。血水在永定河奔流。在轰鸣的枪炮声之外,在血与火之上,卢沟晓月已斜向西天,将桥上的杀戮、城里的抢掠、村中的涂炭,无辜百姓如山的尸骨,都化做那黄河的怒吼、长江的咆哮。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在那时起,炎黄子孙再也无心再赏月,而是把月影风情全都封存在了李白的诗中。从那一夜始,无数的英雄儿女都举着弯月一样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颅砍去。从那时起,卢沟桥因那一夜的枪炮声,成了灾难中国的悲剧开始,更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容屈辱的铿锵起点。

  从那一夜起,这轮晓月也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屈辱的见证,成了九州大地血泪的记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处何处,只要举头望月,就会想起那个侵略与反侵略的血腥夜晚,只要天上还有月亮,就会记起那场杀戮与反杀戮的正义战争。就会想起我们的父辈和亲人,他们的血在永定河流过,他们的战歌在卢沟桥唱响。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打败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筑就了民族的希望!

  我爱北京、梦中的北京,心中的北京。喜欢“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歌,喜欢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因为那里是我们先辈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如霜的蓝月亮升起的地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