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对六尺巷礼让的悖思

来源:作者:汪福元时间:2015-09-21热度:0

  

  

    六尺巷于我是太熟悉了,当我还是年少青春的时候,老婆家就在六尺巷那里,我和恋人散步的时候,六尺巷已经重建好了,有那青转砌起的短墙,宽我不说都知道是六尺,长很短的,没有量过,感觉有两百米左右,白天里有树的影子在巷子里晃动,有阳光的光斑在照耀,那时候六尺巷的西南还有个水塘或叫水池,有睡莲静卧。我只有在月上柳梢的时候,才敢牵着恋人的手,走在阴暗的短巷里,我很喜欢它夜的静谧,六尺巷仿佛也在深思。枫叶飘洒,六尺巷静静的披着秋风;春天花开,六尺巷染着花香,像穿旗袍的女人,有古典淡雅的韵致。

  我喜欢背诵“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直率的说,当时我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这首诗的意义,更多的是对恋人的卖弄。

  家就在六尺巷的附近,军旅生活又隔离了我常去的心事。六尺巷静静的在那里,在风雨中,在春花秋月里,在时光的隧道里。

  我走过六尺巷,没有想到有那些天,六尺巷走来了那么多和宰相身份一样的人。

  吴仪来了,唐家旋来了,李克强来了,王岐山来了。

  六尺巷谦和礼让的美德无疑值得肯定,这些领导在六尺巷面前思考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无缘去问。

  当年年少懵懂,当我走到了生命成熟的季节,我想得很多.......

  当年的吴家遇到的是宰相,才有了礼让的佳话,要是遇到了贫民呢?那是什么结果?欺行霸市,我估计吴家一定是高唱凯歌,小民张家只有含冤。礼让原来也有着权利的不对称,宰相才有这样的资格,贫民有吗?

  上述领导人的思考,我估计就是在权利不对称的情况下,怎么才能代表人民的意愿吧。让,对强者是美德,也是高风亮节,不让,对小民之间是纠风,难裁春秋。难得的是有权相让,为民着想。王岐山书记肯定比我想得多,想得远,有权利怎么才能造福苍生,权利怎么去应用,怎么去约束?

  这个世界很现实,为了利益,都很浮躁,相互争斗,民间如此,国家之间如此。中华文化一向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下大同,构建和谐。中国爱好和平,但是钓鱼岛也罢,南海也罢,如果我们国家没有实力,你天天喊破喉咙要和平也没有用。

  反腐也是这样,要从制度上做根本性的变革,上梁不正下梁歪。制度才能解决问题。防腐败要靠党的英明领导,强国要靠人民的力量。对付封杀我们强盗,我们只有拿实力说话。政治清明,才能国富民强,权利是用来保护绝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是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反之,当年的张宰相不让三尺呢?可能要多占六尺,那后果更严重了,小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

  六尺巷给人的思考是正反两方面的启迪。

  位卑未敢忘忧国,国之兴亡食肉者谋之。说得都对,我想多了,乘着月色尚好,我拉起妻的手,到六尺巷下散步去。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秋的邂逅

下一篇: 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