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走进三星堆

来源:作者:李文莉时间:2015-11-09热度:0

走进三星堆

十月里的最后一天,伴着深秋的寒意,我竟意外地走进了广汉三星堆遗址,走近一部古代文明灿烂的史诗。

对于三星堆,也并非一无所知,却又知之甚少,充其量不过是一点皮毛罢了。这次走进三星堆,可谓是开心,更开眼。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距成都30公里。离我的驻地绵阳也很近,车程仅一个钟头。

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我走进了三星堆,我想去探究三星堆的古往今来,去寻觅它那诡谲、神秘的故事。

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光怪陆离的土壤,跟随着一件又一件横空出世的精品文物,穿越时空,让自己的心和魂魄融入了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

三星堆遗址上共建两个展馆,分为第一展馆(综合馆,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和第二展馆(青铜专馆),以及祭祀台、文物修复中心、文物挖掘中心和购物中心。

我首先来到了综合馆,一进入馆内,便有一种神秘的感觉,馆内分有不同时期出土文物的房间,而房间里周围漆黑一片,唯有间隔有序的玻璃展柜里有光亮,则更加突出了文物的观赏性。

看过前言以及简介,便也对三星堆其名、其由头释然了:原来在马牧河南岸的台地上,有三个巨大的黄土堆 起伏相连、呈东西排列,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看上去宛如天空的星辰,当地人即称为“三星堆”。  

置身于如此庞大的文物群里,翻阅着距今4800年至2600年间的历史,我不得不佩服那些远古的人们,他们是在怎样原始、落后的环境里,创造出如此大规模的物件,并使其作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走马观花似地一路走着,多多少少也有一种身临其境、故国神游的感觉。从那粗糙不堪的陶器开始,再到玉器、青铜器,和之后的金器,这桩桩件件,以及其演变,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廊在眼前走过。我在用心地体味着,揣摩着先人们在制作各种陶器、玉串珠、和流光溢彩的金杖时喜怒哀乐,以及制作兵器时,古战场上硝烟弥漫、兵戈相向的情景,仿佛厮杀声就在耳边回荡。最引我兴趣的是那些出土的摇钱树,那零落不堪的树枝上真的挂着一枚枚的铜钱,其中的两件竟出自我目前所居住的绵阳何家山上,真是万千感慨于心。

出了综合馆,我又一路看景,来到了青铜专馆处。远远望去,这第二展馆上方高高耸立着一个立体的三星标志,着实壮观。踏入馆内,其布局与综合馆相差无几,但却显得更宽阔、更有气势,这里是纯青铜的世界。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仿制放大的青铜神树,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这里还陈列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人兽面具、和用于祭祀的鼎,等等。

近距离地观察那棵仿制并放大了三倍的神树,那些枝枝叶叶,便极为清楚地呈现于眼前。神树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沿着螺旋形的缓坡一路跟随着神树而上,不知不觉中已有五、六层高了,再上面便是台阶,我只好就此止步。

出了青铜专馆,途径文物修复中心,我又步入了祭祀台。这里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人合一,回音祭坛”八个大字。祭祀台场地虽不大,地面上却有一个极大的八卦图案,站立于此中央,就连从未信过神教的我,也在极力地想象着天圆地方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所在。祭台很高,园内唯这一处没有无障碍通道,我只能站立在下面用心膜拜,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家人平安。

整个三星堆园内,可谓是一步一景。园内除祭祀台外,几乎每一处台阶旁边都设有无障碍通道,才使得我这个残疾人推着助行器,可以任意畅通无阻地游弋其中。这真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最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

待我们走出园区,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原本清清静静的园区门口,已被年轻人所占据,长龙般的购票队伍将出入通道挤得水泄不通,一打听才知道园内当晚要举行“2015三星堆面具狂欢夜”。年轻真好,热闹是他们的,而我的内心此时也不平静。

别了,三星堆,别了菁华荟萃的文物宝库,别了神秘梦幻的艺术殿堂。今天我来了,我极有幸地走近了距今几千年的历史,去聆听那充溢着中华古代文明的声音,去感受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童年记忆

下一篇: 额济纳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