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钻机搬家

来源:作者:夏可义时间:2015-11-20热度:0

近日,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前往野外施工现场检查安全工作,正值机台安装,笔者有幸看到几吨重的钻机被吊车轻轻地吊起,向新孔现场稳稳地移动,不由得想起在庐枞铁矿会战时常给钻机搬家的情形。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地质局和安徽省地质局的直接领导下,以327地质队为基础组成了庐枞铁矿会战指挥部。先后汇集了江西909地质队、陕西第二物探队、中国科学院华东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3000多名地质工作者,50台钻机集中在罗河铁矿和大包庄硫铁矿区,开展了多兵种联合作战。

矿区钻塔林立,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由于勘探任务艰巨,钻机完成一个钻孔的施工任务,就得马上搬迁到下一个新孔施工。因当时设备和工艺较落后,进尺慢,加之交通不便,要想完成生产任务,只有争分夺秒,实行三班倒,歇人不歇机。但凡参加过钻机搬家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个需要众多人手的力气活。光靠机台上的二、三十人远远不够,必须动员更多的机关科室人员参加劳动,才能在一天内完成搬迁任务。为了使钻机尽快安装施工,队上号召机关科室人员,包括队领导都要参加义务劳动。

记得1977年,庐枞铁矿大会战正处于高潮期,罗河铁矿和大包庄硫铁矿勘探区,隔三差五就有钻机要搬家。每次钻机搬家,队部机关科室的干部工人,不分男女老少,一听到队广播站通知钻机搬家,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很快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系上垫肩,爬上卡车直奔搬家机台而去。

一个机台拆卸下来的塔基、塔架、塔衣、钻杆、水泵,机台木和柴油桶、泥浆材料以及其它配件有十几、二十吨重 ,堆在一起宛如小山一般。要将这些物件用人工一件不落地运到几公里甚至更远的山上,其难度可想而知。

每当钻机搬家,便出现抬的抬、扛的扛、拉的拉、推的推,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尤其是搬运几吨重的钻机,那更是重体力加经验活,抬钻机的人员既要有体力还要有经验。当抬钻机时,机长发出“一、二、三抬起来”的口令,20多个壮劳力肩上的竹竿要同时着力,才能稳稳地向前移动。否则,很有可能造成人员因超负荷受伤。曾经就有人员因钻机搬家受伤。有时因为路窄,不好抬钻机,就在钻机下方垫上圆钢,前面安排几个人用绳拉,后面安排多人用力推,使钻机向前移动。上坡时,机长更是用他那粗犷浑厚的嗓音喊着:“一、二、三,一、二、三……”的号子,大家奋力向前。有时还使用撬棍使钻机转弯向前滑行。为了缩短机台安装时间,一般情况下,是不轻易将钻机拆散搬运的。但有时向坡陡路窄的高山上搬运,不得已才将钻机拆开由体力好的职工抬上山。

在钻机搬家的过程中,大家脚踩湿滑、凹凸不平的泥土小道,或头顶烈日,或迎着风雪负重前行。有的手碰破了,身体碰伤了,衣服挂烂了,都全然不顾。额上的汗流下来了,用衣袖擦一擦;口渴了,用自带水壶喝两口;中途太累了,就地休息一会儿,又继续搬迁。这就是上世纪钻机搬家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如今钻机搬家,基本上都使用机械设备了,功效比人工搬运提高了数倍。这是社会发展使然,也是减少野外职工繁重体力劳动的人性化的体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