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觅石,杨军在自己的精神乐园里漫步

来源:作者:夏国刚时间:2015-11-21热度:0


   10月31日,由新疆石河子观赏石协会和石河子工人文化宫联手举办的第十届赏石文化展览会在文化宫北门外广场隆重开幕了,来自阿克苏的石友杨军也兴致勃勃来到石河子参加这届展会。在吴馆长的引见下,我有幸见到了杨军。56岁的他双肩挺直地坐在我面前,精神矍铄,侃侃而谈。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使我对杨军有所了解。杨军现为新疆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常务会长。18岁当兵,43岁转业。这个有着26年军旅生涯的军转干部,是用怎样的情怀来表达、每个石头后面的故事?这些都激发了我内心太多的好奇,交谈中我知晓了许多有关杨军的故事。

  说起与石头结缘,应当追溯到1995年一次同学聚会。大家围绕石头的话题,兴致勃勃,热烈讨论。说我们阿克苏塔里木河支流库玛拉克河有很多石头,他们打开随身携带的石头相册让杨军看,一瞬间那一块块形态各异、图案多样的石头便呈现在杨军眼前,真是太漂亮了,他们说是从库玛拉克河捡的。自那次同学聚会以后,杨军常常驱车到库玛拉克河捡石。满河床都是鹅卵石,在水的冲刷下不断闪耀着光芒。此番景象,把杨军震撼了,他情不自禁地说:“那麽多的石头在奔跑,像情窦初开的花朵,像惊慌失措的野兽,我忘却了内心的疲惫,今天又多了一个不说话的朋友。”

  那些被泥沙掩埋的石头,用水一浇,石头的本相就会呈现出来,像是能看到另一个境地,杨军似乎和石头有一种冥冥的缘分。1996年5月,杨军趟过库玛拉克河,一块石头不经意间“跳”进了他的视线。双手托起那块石头,石面上一幅“勤奋苦读”的美妙图纹顿时打动了杨军,让他一见倾心。这块石头底色为灰色,画面中央凸显的线条勾勒出一个读书人的形象,他手捧书卷,神情专注,图案十分清晰。杨军将这块石头带回家后,妻子一见爱不释手,将这块石头摆放在室内客厅博古架最醒目的一个位置,当时女儿看到了这块石头,对父亲杨军说:“爸爸,我要像这石头上的人物一样发奋读书!”女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块石头陪伴着女儿,度过了初中到高中6年的学生时代?!扒诜芸喽痢钡耐及甘だ排⒎芏潦?,2002年7月,女儿参加全国高考,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大学毕业以后,她又考上了博士,并留在学校任教。直到现在,女儿常常提及这块石头,提醒爸爸好好保存,不要出售。这块石头激励着女儿在学海里拼搏了10余年,助女儿学业有成,至今让杨军感到万分欣慰。没想到,一方“勤奋苦读”的图案石,改变了孩子的命运,唤起了一家人的共鸣,成为杨军采石的动力。每有闲暇,别人都在房间休息,杨军却在河滩边“淘”石头,周末便用越野车载回家。杨军说:“家人的支持是我与石头得以续缘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军捡回来的石头越来越多,他已经收藏了几千方奇石,大多都堆积在地下室。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就这样被闲置,怎么能让更多人欣赏收藏。在内地,杨军见过有很多奇石馆,可以用来欣赏、参观,爱好者可以购买,这就将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等相融合。更何况自己现在也需要找个营生,便决定开个馆,名曰“石缘阁”。没想到这一开,就几年过去了。每年来参观购买的人流量能达到千人以上,有慕名而来,有的是在阿克苏地区观赏石网站查到此地的。目前阿克苏有15家这种奇石馆。阿克苏观赏石协会,是由民政局批准的民间组织,现有会员达150多人,为阿克苏从事观赏石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交流、创新、监督、引导的平台。成为其中的一员,杨军可以和更多志趣相投的人互相交流探索。大家翻阅大量外地杂志,在一起对比藏石,分享捡石头的经验,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杨军认为,寻找奇石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锻炼身体,其乐无穷,收益多多。在“石缘阁”, 杨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乐园。

“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流水的冲击,石头才能形成千奇百怪的形态和五光十色的纹理。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石头上的图纹有的如花草、有的似人物或文字,这就是石头的生命力和魅力?!痹谘罹椭疃喟说难劾?,石头也拥有生命力。周围的邻居和朋友被杨军捡来的各色图案的石头深深吸引,被奇石魅力所感染,一有时间,就主动和杨军一起去采集美石,但杨军从不推脱。

  他说:“阿克苏的图案石在全国鲜为少见,尤其是水墨画石,在全国的河流中都难以觅到,仅库玛拉克河就发现20余种不同品相的石头,随着人们不断地采集,5年以后,这条河的石源将会枯竭,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出资修建一座奇石馆,打造一个传播阿克苏奇石文化、发展石文化产业的载体。将阿克苏众多石友收藏的精品陈列摆放在那里,供游客参观。同时,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寻石藏石的队伍中,发扬光大阿克苏的奇石文化?!?/p>

  如今,藏石、赏石已成为杨军每日的必修课。而谈石访友,石友相聚,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在杨军看来,块块奇石是杯杯甜美的醇酒,是大自然酿造了它,收藏者窖陈了它,欣赏者品尝了它。收藏家醉了,欣赏者也醉了,它给世界留下了永恒的美。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