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生命之琴

来源:作者:张建华时间:2015-11-26热度:0

             生命之琴

         ——谨以此文怀念王安雄老师

               

一大早,我的在线QQ便有头像闪动,点击一看,一行字迹印入眼帘:王安雄走了。

王老师真的走了么?!我的心猛地一抽,为一位真正的诗人、为一位老师和朋友的离去而悲伤。他的音容笑貌,此时此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目前的状况,说是刚从医院回来,心脏出了问题,检查结果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堵塞严重,他预感到自己可能难以挺过去,说要把自己最近写的一首诗发给我,诗的名字叫《云端听深山石阶……》(刊发在2015年10月21日《江西地质矿产》报):

我们只是明白  只是认定
 大千世界  任何生命
 都应尊从一个最基本的操守
 就是每一个生命

都该去做自己一生中
 最擅做的有益众生的事情
 如鸡  鸣唱司畏
 如犁  埋头耕耘
 如窗  采集光明

…………

我在想,当时写这首诗的王安雄,正躺在病榻上,身上连着输液管,没有绝望,没有呻吟。他,一个诗人,仍在写诗,以诗丈量生命的厚度,以诗抒发生命的豪情;他,一个战士,仍在战斗,与病魔抗争,与死神较量!

早在80年代,我就认识了王安雄,那是参加局里举办的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班,他是我们的老师。那时,我们一群文艺小青年,对文学充满了诗意和幻想。那时,读王老师的诗,感觉特别的美,每当大家拿着自己的习作向他求教,王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耐心指导,不断地鼓励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还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和讲评,气氛特别活跃,学员们创作的热情很高、诗兴盎然。

之后,我的几首小诗在由他主编的江西地矿报上发表,也由此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梦……

很多年过去,听说他调回了南京老家,一直也没再联系。自从我来到局里,接手《江西地质矿产》报的编辑工作,跟王老师又联系上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历经文学的春夏秋冬,可敬的王老师,痴心不改,炽爱如初,对诗歌依然情有独钟,不断地给我发来他的新作,让我帮他发表在网上报上。前前后后,在我们的国土资源作家网、红杜鹃文学网和《江西地质矿产》报上,共发表了王安雄的几十首诗歌,包括组诗、散文诗。

这期间,我还收到了他赠予的诗集,每本书上都有他的亲笔签名。在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星空的密码》的扉页上写着:建华文友惠正,王安雄敬赠,2011年9月18日;在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卷首语·学生版》《精短散文·学生版》《哲理小品·学生版》三本书中,细心的王老师,把选有他作品的目录用笔勾划出来,我统计了一下,三本书一共收入了王老师的12首散文诗,且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他的亲笔签名和赠言。

“我们的生命如缕缕阳光,在天南海北每一个角落展示光明 ──只要有水在,就有我们。只要有土在,就有我们。只要有空气在,就有我们?!笔缙淙?,像他的人品禀性,阳刚淳朴,充满了正能量。
 “我们选择嫁接作为支点,在自己与时代的嫁接中创造一个更新的生命。嫁接在岩石上,就结出森林。嫁接在琴弦上,就结出乐章。嫁接在苍天上,就结出日月星辰……”诗歌是他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伴青春之旋律,焕绿树之常青。

王安雄的诗,格调很高,大气诙宏,读之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畅快,又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哲思。在他那首《生命之琴》的代表作中,王老师抒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不管天有多高,海有多蓝,路有多远,你的生命之琴,总是可以凭借自身的音阶,去一步步逼进。高山流水,你可以做到;浩然正气,你可以做到;直至不朽的绝唱,你也可以做到。”

原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周志兴对王安雄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说,王安雄是江西地质文学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和奚青、常江、黄世英等地质作家一样,都是爱好文学的地质青年,他的才华和为人在江西很有影响,为江西地质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人已去,诗魂永铸!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家旺

下一篇: 童年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