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些事——起名字
丑名好养活,这是农村的一句古话。我们小时,村子里的孩子,都有一个牛娃狗娃之类上不了台面的小名,特别是男孩,几无例外。
农村人文化不高,就是这么个丑名字,起起来也相当不容易,所以常常偷懒,老大起了个名,后面的便一路跟,依此类推。老大叫大侉子,老二便叫二侉子,老三毫无疑问是三侉子。老大叫大狗子,老二肯定叫二狗子,若只弟兄两人,也可能叫小狗子。我哥叫婆娘(亮),我出生后,他就自动升级为大婆娘,因依此类推的原故,我便顺理成章的有了个让人难堪的小名,为此常常被人取笑。
大概四五岁时,依稀有了一点面子意识,别人再叫我时,我就不作声,摆出一副猪肝脸,后来父母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就商量着给我改名。可是他们水平实在有限,总找不到一个合巧的。父亲说,仔妹五个你最小,干脆就叫老五吧。嗯,这个名字体面多了,我点点头。由于积习已久,大家的改口工作,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六岁那年,好几个小伙伴都去报名上学,我也屁颠颠地跟在后面。走到半路,遇到金喜,他一把拽住我,你到哪去?我去上学。啊唷——,可是不能去,老师一表几好打人,哪个不听话,手上的鞭子就打哪个屁股,打的血汩朗稀。我一溜烟跑回家,再不提上学的事。
第二年,又要开学了,我也真正到了上学的年纪,直到这时家里人才发现,我还没有大名字。我们家族是按排行起名,中间一个字是老祖宗早就定好的,起名也就是起最后一个字。俗话说文钱逼死英雄汉,就这一个字,也忙坏了一家人。
全家七口人,只有两个知识分子,大姐二姐没上过学,哥哥文化最高,读五年级,小姐要差一点,读一年级。究竟起个什么字才好呢?大家七嘴八舌。哥哥不作声,捧一本掉了皮的新华字典,坐那儿低着头翻,翻了半天,也不见有任何动静。到最后,还是父亲作表态性发言,老大叫强,老小就叫国吧,国家强大,老百姓才有好日子。
第二天,小姐姐带我去报名,为了不忘记我的新名字,她一路都念念有词。到了学校,老师问,他是哪个?我心娃。叫某名字?小姐姐一紧张,施富全(钱)。哪个钱?全国的全。其实她一路上念叨的,是全国的国。
于是将错就错,名字就一直这么错了下来。有人说,名字与命运之间,隐隐有着某种联系,这么些年,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出息,但小日子过得也还可以,如此说来,这个名字也还不错。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