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拉菜墩

来源:作者:聂孝明时间:2015-12-21热度:0


拉菜

                       散文/聂孝明

林区人管伐习惯叫成放树。

时光倒回到六七十年,那时的山里,椴树柳树杨树长得高大粗壮,且木质柔软无毒,是做菜墩的首选。有人说,一柳二杨三椴树。从木质上看,顺序似乎应该这样排列;但杨木有苦涩的味道,所以,选材时,应该是柳椴树最佳。

拉菜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便是树木满山的年代,要找到一棵够粗大树,也得可山踅摸。

首先,菜墩的粗,起码要50号以上。试想,50厘米以上的柳杨椴树,少说也得长几十年,高在20米左右。小孩子或者老弱病残的人,放不了这么高大的树。放大树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那时候,都使用“弯把子”锯。

放倒一棵树,再拉成菜墩,要耗费两三个小时。

放树时,会遇到很多危险。如:“坐殿”“搭挂”“摘挂”“打柈子”等等。

“坐殿”:是在放树时出现的一种危险现象,当树的上楂、下楂均已经锯断,而树却站立不到。林区内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就被喻为不祥之兆。这时的放树人,也不得轻易离开,因为树不知倒向何方。山里人,这时习惯地把帽子或者棉大衣,扔向提前设计好的方向。如果树仍坚持不倒,放树人还得席地叩拜。请求“山神爷”保佑。当然,这都是很粗大的树。

“搭挂”:是指被放倒的树,斜架在其它活立木上,这种现象,称为“搭挂”。出现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放树人也不得擅自处理?!罢摇备O?,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当年,不知有多少放树人,死于“摘挂”之中。如今机械化作业,用爬山虎一拽,便妥。

放树时,一定要拉“上楂”“下楂”,要研究树的长势,观察树哪边枝桠多,便把下楂拉在哪边,还要研究风向,防止“坐殿”“搭挂”等危险现象的发生。

树要倒了,“嘎嘎”、“嘎嘎、”的叫楂声,那才吓人哪!那声音能传的很远。树倒地的一瞬间,摧枯拉朽,旁边和跟前的小树荆棘砸倒一面子。远处大鸟小鸟扑棱棱地向不同的方向飞去......

刘聋子就曾经因为拉菜墩,大椴树“坐殿”了,砸伤了一条腿,还算他灵敏,保住了一条性命。

那年,他放树,树“坐殿”了,干等不倒。用手推更不顶用。扔帽子扔棉袄也不管用。急的他团团转没有办法。弃之,太可惜了。自己跪在雪地上鼓捣了好长时间,可算把上楂、下楂都拉透了,就这么放弃了他能甘心吗?他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手臂粗的小柞树,想把它截断,做撬棍。他刚一起身,“坐殿”的大椴树,就“叫楂”了,随后,“嘎嘎、嘎嘎”几声巨响,便“哗啦啦啦”向他砸来,他虽然耳背,可是他眼睛灵,发现了大树砸向他,便奋力躲逃。仗着他年青,跑的快,否则性命难保......

一个大冷的天,放树人,在雪地上,或站,或跪,或蹲马步。一下一下地拽着“弯把子”锯。树细一会就拉透了。树粗,甘拉不到地方。没有耐心和胆量的人,干不了这活。

放树人,也有用“二人夺”的,俗称:“快马子”或“大肚子”,(一种两个人操作的锯)。使用“大肚子”要比“弯把子”快一倍。

多数人,都使用“弯把子”。那时候,小家小户的山里人,买不起“快马子”。

用“弯把子”锯,一拉就是几个小时。非年青力壮之人,是拉不了菜墩的。

如果在山里碰到“卧槽”的倒木,或者横躺在山坡或山坳里而又够粗的大椴树头,拉菜墩可就省事了。谁也不愿意放大树。挨累又危险。

曾经有二十年时间,林区受到破坏性的采伐,大树少之又少。别说是拉菜墩了,在山里找到一棵大树都难。后来都改用菜板。菜板毕竟不如菜墩“扛造”,但是,存放切菜却很方便。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剁肉馅子,有绞馅机,没有菜墩,有个菜板也不差事了。

如果人多,想吃顿饺子,到饭店一坐啥都解决了。

拉菜墩已经成为昨天的历史。

字数:1419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