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扯不断的“乡土情”

来源:作者:河北区调所李慧时间:2016-01-13热度:0

曾哥,是我大学时候的同学,同届不同系。2011年,保送到清华读研的他在硕士毕业前夕回到我们的母校,告诉我们他毕业后选择到广西一个偏远的农村去工作,我们这些朋友们很惊讶,因为此前已经有知名央企向他摇起了橄榄枝,且条件优渥。放弃北京稳定的生活,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去到偏远的乡村去工作,这有些超出我们的理解,我们试图劝他再考虑考虑,再斟酌斟酌。曾哥笑了笑,最终,那个夏天,他独自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背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背包里塞满了他能带走的所有书籍。

这些年,我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忙着工作、忙着结婚、忙着照看孩子,朋友间的联络也少了。昨天晚上,我一边陪女儿玩耍,一边听着《新闻联播》,突然,“曾哥”的名字出现在新闻中,我抬起头,《脱贫军令状》系列报道中出现了那个熟悉的笑脸,画面中作为村镇党委书记的他正拿着扩音器向村民们讲解如何种植火龙果,帮村民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霸纭币廊换故悄钦判α常皇歉鎏砹艘环莩墒煊胱孕?。

我拿起手机,发了消息向“曾哥”表示祝贺,祝贺他坚守住了自己的梦想,守住了自己的“乡土情”。后来,从曾哥的言语中和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了“曾哥”这几年是如何走过的。

第一年,“曾哥”作为选调生来到广西农村,经历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时期。由于“曾哥”不懂当地方言,和当地村民的交流存在着严重障碍,村民们也没办法对这样一个刚刚毕业的“小愣头青”产生信任,最初的工作开展步履维艰?!凹热徊欢窖?,那就去学,不能工作还没开展就折在了语言关上了”,“曾哥”拿出大学里学英语的劲头,每天坚持练习,凡是见到当地村民就主动用方言上前打招呼,慢慢地不到半年,“曾哥”就可以熟练准确地用当地话和村民们聊天了。村民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有点不太一样的“年轻人”,开始告诉他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及对村镇发展的期望。

第二年,“曾哥”遭遇了农村工作中的首次失败?!霸纭痹诘钡卮逭蚴灾至?0亩的火龙果,后来由于忙于其他事情疏于监管火龙果的种植情况,火龙果全部枯死在田地里。这件事对“曾哥”的触动很大,通过这件事他更清楚地明白了光有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理论需要行动来落实,只有实干,只有坚持,才会出成果。

第三年,“曾哥”又经历了村民们的“信任?;薄K孀拧霸纭痹谂┐蹇构ぷ髦鸾ゲ饺胝?,村民们也开始暗暗担心起来。一方面,他们希望“曾哥”可以带领着他们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他们那个小村镇留不住“曾哥”这个“金凤凰”。村民们的疑虑,其实“曾哥”早就预料到了,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扎根农村,踏踏实实服务于农村,“曾哥”三年来放弃了多次上调上级机关的机会。

通过三年的努力和坚持,“曾哥”开展起农村工作来越发地顺利,距离自己最初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在“曾哥”的心里有一个对农村、对农民解不开的“乡土情结”,他曾说:“中国的农民一直在奋斗,他们未曾改变自己的命运、希冀和梦想,但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曾哥”梦想着自己能够和这群当代中国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奋进、一起改变生活、一起创造未来,这就是“曾哥”的“乡土情结”,也是他坚持远离繁华、独守偏远的精神向导。

注:“曾哥”原名曾维康,2008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商管理系,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曾于2013年“两会”期间向湖北团代表推荐曾维康的硕士论文《农民中国》,目前曾维康就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中共海城乡党委书记。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佛事

下一篇: 卡萨布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