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扯不断的乡愁

来源:作者:张建树时间:2016-01-20热度:0

扯不断的乡愁

张建树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进入腊月,意味着过年就进入了倒计时,过年时才能吃上好面馒头,孩子们一天天掰着指头盼着新年来到。

小时候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比较景年,可大人们则不然,他们最头疼的就是过年,过年要花钱的,要买肉、蒸好面馍的,手里空空,跑断腿借钱也要买年货,他们最怕孩子们闹,怕要这要那的。

每年进入腊月二十,就到了蒸年馍的日子,大人们最忙,我们孩子们无忧无虑最开心。

蒸年馍是我们豫东农村人的传统习惯,老人们说,正月里不准做馍,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不能在家里再做一年的馍,应该好好的歇上一段时间。因此家家户户在蒸年馍时,一定要做够吃到阴历二月初二的馍,这前后一个多月多时间的馍,要做出来可不是个轻活。那个时候农村非常贫穷,农村吃的都是粗粮,诸如红薯干、玉米、高粱等,蒸年馍的时候不外乎蒸些玉米面团子、红薯杆子面团子、豌豆面团子之类的馍,只蒸少量的馒头和一个团圆馍。

进入腊月就有了年味儿,每天庄子里都能听到“叭叭叭”放鞭炮的声音,过了腊月二十,许多农户就开始着手蒸年馍了,年,一天天的走近了。

在正式蒸馍之前的头天晚上,要把蒸馍的这些面全部和好,和面时要用热水和,这等苦力活一般由男人干,女人们在一旁“指挥指挥”,时不时在盛面的大盆里,添些水和面以及预先兜好的曲(用来发酵)之类的东西,等把面和好后,用拍子盖严大盆,为了让面发的更好更萱一些,要在大盆的一圈,蒙上一层厚厚的被子,再一盆盆端到草窝里。和好的面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发酵,大约到下半夜的光景,草窝里的面就统统发起来了,原先半盆半盆的面,此时就像吹了气泡一样,发成满满一大盆,进而从拍子的缝隙里一点点向外溢,冒出一个个高高的气泡泡,偶尔还能听到“啪啪”的声音,就像有意跟人挤鼻弄眼逗人玩似的。再把这些面小心翼翼端到案板上,挖来面卜,就可以蒸馍了。那时候没有电话,近处找人时要靠喊大嗓子,远的则要走着去叫人,邻居们住的都很分散,因此大人们要到各家去敲门喊人来帮忙,前来帮忙的人大都是妇女,是家里的做饭好手,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依次蒸馍,相互协作帮忙。

蒸年馍不是一个人的活儿,就像战场上打仗,决不是一两个人能干了的,这蒸馍是拚力气活儿,靠的是力气,一般的瘦弱之人是撑不起来的,因此农村蒸年馍时,都是相互合作帮忙,一是应急人手不够,二是图个热闹劲儿。有的更是图省事,等这一家蒸完了,趁着热锅继续蒸那家的,说着干着,前三十年后五十年,天南地北的神侃,比到城里逛一圈还开心。

大伙来齐后,先蹲在地上烤把火,等把全身都烤热了,开始准备干活,无需任何人派活儿,大家会主动各就各位,纷纷挽起袖子,潺面的潺面,蒸馍的蒸馍,接馍剂子的接馍剂子,拾馍的拾馍,烧锅的烧锅,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说有笑,热热闹闹。

一家蒸上十来锅子馍的户大有人在,人多的家庭,都要蒸上一天的馍。那时候没有蒸笼,用一个草锅圈子,农村人叫硌乐子,套在锅口的上边,在结合部围紧一圈蒸馍的布,为的是不让热气散出去,每锅子最多才能蒸上两篦子馍。把刚蒸好的馍挤子拾到锅里,就可架起熊熊大火烧起来。别小看烧火,这烧火还有很多讲究的,不会烧的,十有八九会洋相百出,揭出来的馍,外边焦里边生,外层苦的不能吃,里边却还是生面糊,即使重新放回锅里做,做出来的馍又难吃又难看??苫嵘栈鸬模筒换岢鱿终庵智榭?,不慌不忙,斜躺在锅门前的柴堆上,帽檐盖着额头,大腿放在二腿上,嘴里叼着一根烟袋,悠闲悠哉“吧嗒吧嗒”的吸着烟,先是大火烧,等烧的差不多了,立即抽掉锅灶里的柴火,转成小火、文火,闻闻锅里飘出丝丝香味,赶紧?;?,继续躺在锅门前吸烟,等一袋烟吸完了,锅里的馍也焐好了,开始揭馍。做出的馍不但萱而好看,而且又十分好吃,不论是杂面、好面蒸出的馍,吃在嘴里都十分的筋道。

蒸年馍的时候,孩子们围在好面馍旁,就像一圈守候的小燕似的,两眼眼巴巴的盯着好面馍,嘴里的酸水“嘟嘟嘟”的往下流,趁大人一眼没看见,就贼似的赶快伸手揪上一点好面馍吃,被大人看见了还要挨揍,大人们一遍遍向外赶,孩子们就是不肯离开半步。等把馍蒸完以后,主人们首先拿起一个热腾腾的好面馍,款款来到大门前,一边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老地爷,请到的请不到的,下来都来吃点吧”;一边揪起一小块敬给这些所谓的上神,慢慢扔到外边,之后转身回到屋里,才分给孩子们吃。

由于麦子面少,每家每户一般蒸上一两锅子好面馍,其它都是杂面馍。好面馍是用麦子面蒸的白馒头,我们这里的人都习惯叫它好面馍。蒸完后,把蒸出的馍全部放在一个馍囤里,将好面馍放到最底下,上面摆放的全是杂面馍,这样放的目的,为的是防止小孩子偷吃好面馍。

蒸好一家子的馍,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赶到饭食时间,大伙就自觉吃上一个杂面团子,就些用热水馋的咸辣椒面,津津有味,乐此不彼。在那年月里,主人都舍不得吃一个好面馍,其它人都很知趣,虽然主人也会让着帮忙的人尝尝好面馍,一般让红脸谁也不去尝一口。现在看起来杂面馍虽然很难下咽,但是那个时候吃起来,却别有一番的味道,觉得非常的好吃。

好面馍是用来过年时吃的,过年期间大人们舍不得吃好面,留给孩子们吃或者走亲戚用,年馍一般要吃到阴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留上一些好面馍和团圆馍,因为我们这里的农村人有一个顺口溜:二月二吃大馍,撅着腚吃大馍。所有的年馍留那么长时间,差不多馍上都会长满一层又一层黑霉点,掰开一看,里边像夹了一道煤灰似的,苦涩涩的,可没有哪一家的人愿意扔掉,熘食时用清水冲洗几遍,放到锅里热透仍然再吃,这种现象很常见,但倒还没听说过因吃剩馍而中毒的先例。

过去的年味渐去渐远,再也找不见那种浓浓的年味了,时过境迁,今非昔比,那时候人们因为穷,吃的最多的是杂面馍,很多人是想吃吃不起好面馍。而现在家家户户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好面馍,现在能吃上杂面的,却非一般户所为之,对于一般人而言,却又成了一件奢侈品了。

  时光飞逝,犹如昨天,抚今追昔,忆苦思甜,那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情怀,却无论如何,也扯不断……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步入陇西

下一篇: 救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