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过了腊月二十,就很少有人再用公历计算日期了吧。不管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到何种程度,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是不能被“移风易俗”的,因为她最有效地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更恰如其分地寄托了一个个最普通家庭美妙的团圆梦想。待到鞭炮声由疏到密,空气中弥漫开年货和香火的特殊香味,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了。
年的味道应该是甜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纷纷在岁末年底清算一下自己一年的收支情况,然后不管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是依旧囊中羞涩,都会在腊月的寒冬天气里,为自己,为家人,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而这时,就算是平日里经营惨淡的商家,也会因为春节的到来而生意兴隆起来,带着满面的笑容看着自己备下的货物很快被一扫而空。放了寒假的孩子,怀着对新衣服的期盼、对压岁钱的期待和对新年的憧憬,一天天地扳着指头数日子。待到各式交通工具把天南海北的游子们送回故乡,点燃起过年喜庆的鞭炮,吃上父母家人亲手包的饺子,和睦甜美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每个人中心漾开来。这感觉真会把过去一年的忙碌烦恼尽数忘却,而让人只在甜美的期待中盼望着又一个暖春的到来。
年的味道应该是辣的。这种辣,写在春运归途中的人脸上,写在家门口倚门而望的老人、孩子脸上,写在过年饭桌上一口热辣辣的酒瞬间滑下腹腔的人脸上。这种辣,道出的是倦了身心的游子归乡返本的无尽期待;这种辣,说出的是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这种辣,写出的是最善良朴实的百姓心中一句句最纯真的祝愿;这种辣,画出的是普天之下华夏儿女最最割舍不下的民族情怀的真情画卷。唯有这份辣,能够传递出新年的喜庆,能够表达出美好的祝福,能够牵连起家与心的那条看不见的线。
年的味道应该是香的。且不说家家户户窗口门口飘出的阵阵年夜饭的香味,单是空气中久久散不去的鞭炮香火的香味,就足以让人陶醉许久了。而这个时候,平日里忙碌的人们,也会放缓匆忙的脚步,刻意为自己制造出一点香味来。那些爱美的姑娘,此刻一定会拿出一笔不菲的钱财,买上几支平日里舍不得买的化妆品,只为过年同闺中密友闲谈时能有一点鼻尖上炫耀的资本。淘气的孩子,在乞求与呵斥中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服,洗干净了脸上的泥巴与冻疮,似乎也在有意无意间把新年的香味笼罩在了自己周围。最香的,当然要数年夜饭了。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杯杯香气四溢的美酒,还有脸上挂着幸福笑容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直把藏在心头一年的那一点点香味无限量地放大,再放大,并要把这一次的饭香菜香酒香再次在自己心里留存一年,然后在憧憬与期待中等待来年的又一阵香。
年的味道应该还有很多种。待到闹完元宵,又一个春节也将落下帷幕。但是过年的味道,会在每个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念想。等到春风送来春天花草的气息,久睡的虫儿也开始出来活动自己筋骨的时候,年的味道,就会成为新一年里每个人又一次扬帆远航的起点。这时候,你也好,我也罢,所能期待的,自然是来年又一次年的味道。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