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还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夜里刚下过一场雪,第二天早上起来,天空灰濛濛的,冰冷潮湿的空气四处游窜着,侵蚀着每一个毛孔。高高的树木和屋顶上还残留着白色的雪迹,路上和稻田的水洼里都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片,这在南方的冬天是不多见的。由于担心山高路滑,我们一行九点多钟才开始登山,这时候太阳还没有露脸,群山被云雾包裹的严严实实,象一位藏在深闺里的古雅女子,不肯露出她羞涩的容颜来。
台阶随着山势蜿蜒而上,坡度时急时缓。越往上攀爬,雾气越发浓烈了。漫山的云雾不断向上蒸腾着,只觉得人在攀爬,雾气不断从脚下涌动起来,人便感觉踩在了云雾之上,飘飘然犹如腾云驾雾般轻松怡然了。渐渐地路边的积雪多了起来,层层叠叠的林木上还披着一身银装,而山下的雪刚下完就杳无踪迹了。大家的兴致都很高涨,一边游玩,一边高谈阔论着,以致于雾气在头发上凝聚成细密的水珠还没有人察觉。几位女同事嬉笑着走在前面,她们时不时用手里的竹竿悄悄击打着路边的树枝,积雪便纷纷倾洒下来,惹得后面的人躲避不及,落的满头满脸,她们却咯咯地笑着跑开了。
到了老娘殿,我们全身都热气腾腾的往外直冒蒸气,有同事开玩笑说,我们都成仙了,你看每个人都在冒仙气呢。大家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并不为意,只是用毛巾随便擦拭了一下,又有说有笑地开始上路了。几度峰回路转后,山势渐渐平坦许多,只是雾气反而更加浓郁了。乳白色的云雾四处充盈着,远处的山恋和树木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轮廓,白茫茫的分辨不清,让人凭添几分遐想。偶尔一两只鸟儿欢叫着从耳际划过,声音象是被净化了一般澄澈,仿若从天外传来却不见其踪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知谁一时兴起,“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大家忍不住都诗兴大发吟咏起来。我想此刻大家的内心是很虔诚很透明的,就象这欢快的鸟儿的合鸣,那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纯净的声音。
临近正午时分,我们才登上山顶。远远望去,整座庙宇云雾缭绕,一些屋檐翘角隐约显现出来,袅袅地在雾气中漂浮着,仿若天上缥缈的仙境。我想三国时候那位叫葛玄的道人选择此地修行,定是被眼前这美妙的风景吸引吧,在他修成正果羽化成仙的那一刻,定会投下依依不舍的目光吧。这里定是依附了他的灵气,要不然历经千百年后,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上山朝拜,并且香火日益鼎胜,被美誉为“中华灵宝第一山”呢。
用罢斋饭,天空豁然开朗,太阳象是被云雾擦洗的很干净,明亮亮的直逼人眼。刚一蹦跳出来便足见其强大的威慑力。漫山的云雾一下子变的沸腾起来,不断向上翻滚着、升腾着,但很快就化作了一缕缕轻烟,消失的无影踪了。远处的山峦和树木银装素裹,庙宇后面成片的松林洁白而透明,一颗颗银色的松针向上峥峥挺立着,在阳光下幻化出奇妙的色彩。我没见过闻名遐迩的黄山雾淞,但在我心底里面,眼前这片雾淞是毫不逊色的。此刻,整座庙宇沉浸在一片氤氲祥瑞的光晕中,亭台楼宇更显端庄典雅,犹如天庭上的梵宫琳宇一般,令人心驰神往。放眼山外,群峰逶迤盘桓,象一条条巨龙在腾云驾雾,昂首欲奔;又象是感应了某种神秘的召唤,齐向着山顶上的庙宇汇聚而来,顶礼膜拜。心底不由生起一番感慨来:万仞千山独一头,人在天上仙境游……
上一篇: 公益捐赠,让我2016年的春节焕彩!
下一篇: 老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