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钟情于《金山银水》的张兆华

来源:作者:夏国刚时间:2016-02-23热度:0



 与石结缘
    张兆华与石头结缘,还得从2005年说起。张兆华退休前任哈巴河县扶贫班主任。退休后,清闲了许多,花了1万元购置垂钓渔具,与爱人一起到哈巴河钓鱼,有时还到山里采蘑菇。2005年5月某个周末,张兆华打电话约县里的朋友喝酒吃饭,对方说没时间,说是要到山里捡石头,张兆华很纳闷,捡石头有啥好玩的,他便到住在县城的朋友家问个究竟,一踏入朋友的家门,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朋友家陈列在客厅、卧室墙角的柜架上摆满了很多石头,石种多样,琳琅满目。朋友一边指着柜架上的石头,一边说着每一块石头的来历,张兆华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激发了对捡石的兴趣。第二天,张兆华买了一辆皮卡车,与爱人一起到哈巴河捡石头,他徒步在河滩行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累了,就坐在河滩的石头上休息,那些石头非常光滑,是成年累月被雨水冲洗打磨所致。摩挲这一块块石头好像在和石头对话。有一次,张兆华开着皮卡车行至布尔津和哈巴河交界的地段停了下来,在路边休息,他发现路边一块石头深埋在戈壁中,五颜六色的石面裸露在外,煞是好看?!坝址⑾直Ρ戳?!”他随手拿上一根钢钎,戳着石头周边的戈壁层,奋力将那块石头撬了起来,这石头呈梯形立方体,上窄下宽。规格为60*40*40厘米。他将此块石头装上车,拉回了家,洗干净以后,石头的原形便显露出来,石体上下层层叠叠的纹理,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光泽。石友李长宝一见此石,欣然题名为“女娲神石”。李长宝说,“女娲神石”确有一番来历,与“女娲补天”的传说相关联。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女娲目睹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36501块,和众神仙和众将官一起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女娲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绝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张兆华一边听着李长宝的一番讲解,一边摩挲着“女娲神石”,感受到神话已演绎为现实,恰恰附会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原来收藏石头也会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张兆华体会到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就这样,张兆华便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缘生爱
  2007年7月,张兆华和爱人一起到哈勒泰山捡石头,早晨9:00出发,到中午4:00到达目的地,行驶了6个小时,这时夫妻两人感觉肚子饿了,便停在路边休息,准备就餐。张兆华见山坡上有一块片石斜插在在土中,裸露在外的是一块平滑的石面,适合作餐桌。他用钢钎撬,铁锹挖,忙活了3个小时,最终这块石头露出真容。他将石面檫洗干净,眼前呈现一幅山水画,石头形状为三角形,画面中间有两条河流依山而过,背面是一座逶迤的山峰。意外的发现,让张兆华兴奋不已。这块石头规格3.6*4米,体量大,约有6吨,他夫妻俩搬不动,皮卡车也拉不走,他将这块石头又埋入土中,其上覆盖一些杂草伪装好,决定第二天雇吊车搬运这块石头。他开着皮卡车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他雇了一台10吨重的吊车赶赴现场,将这块石头拉了回来,陈列在自家门口,并在石头底部修了一个底座,给这块石头题名《金山银水》。如今《金山银水》已成为阿勒泰一张文化名片,县里很多人都光顾于此,以这块石头为背景拍照留念。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素有“金山银水”和“大爱之地”之美誉。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30多个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始终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长期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浪的考验,在这里深深扎根?!督鹕揭氛饪榛媸?,主题明确,意蕴深邃,生动诠释了阿勒泰大爱之地的美誉??吹秸饪槭?,可亲身感受到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浓浓亲情、开放包容的博大情怀和共创未来的执着精神。因为这块石头,他名声大震,因为这块石头,他心情豁达,更具爱心。收藏,陶冶的不仅是他的情志,更有情操。

 因藏志高
   张兆华与石头打交道有十一年了,虽然收入不大,现存石头200余吨,石种以金丝玉、额河石为主,基本上是以石养石,但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就是冲凉睡觉前还要摸一摸石头,真可谓“夜听石语到三更”!他觉得生活很有意思!
  张兆华常常与石友们结伴到外地参加石展,通过调查了解,其他市、县政府都很支持本地观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为本地协会搭建平台。近年来,观赏石产业已在哈巴河县萌动多年,自发地形成一批从事观赏石产业的群体,大家没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没有步调一致的行动,散兵游勇,难成气候,他为此忧虑。他想,能否在哈巴河县成立一个观赏石协会,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统筹协调全县观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由协会指导工作,调动广大石友的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规范市场行为,推动哈巴河县观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三番五次到县政府,拜访县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县领导给予理解和支持,终于县领导被张兆华的一片真情打动,同意了他的建议。2008年5月,在县政府支持下,哈巴河县成立了观赏石协会,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石友们将张兆华推举为会长。他调侃自己“捡了三年的石头,捡了一个会长,也担当了一份责任。”协会自成立七年来,会员已发展到68人,协会还将通过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奇石文化交流会、奇石鉴定培训等活动,打通从奇石采掘、深加工、展览销售等奇石文化产业链全环节,在哈巴河县普通大众中营造浓厚的奇石文化氛围,最终让奇石文化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新亮点,促进百姓增收。

  张兆华说:“只要是本县协会会员到外地参加石展获奖,获奖石友回到县里以后,协会就会为他举办活动庆贺,让获奖石友胸带大红花坐在彩车上,获奖的石头和奖牌也陈列在车上,锣鼓队鸣锣开道,组织20多辆石友车队尾随彩车其后,在县城主要街道游行,我想通过这种宣传方式,营造氛围,让哈巴河县农牧民们认识我们这些奇石宝贝,将额河奇石变废为宝?!?/p>

v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