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是网上找的,中国人开的。第二天早上起来转了转,发现就是租了一栋别墅。2楼4间房,1楼3间房。300元钱一间房,包3餐饭。
早餐只有我一个人吃,稀饭,鸡蛋,一碟花生。老板说,其他人不吃,要12点再吃。吃过早餐,10点钟光景,一个人出去逛。发现所住的地方全部都是别墅,原来是一个富人区。别墅的占地面积一般200平左右,2层半。小区的大门一堆保安(同时有4-5人),出门到处是人力车和突突车(3轮带篷机动)。我想去看看他们的菜市场,看看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路上才发现司机基本无法沟通。你说什么,他脑袋一偏,“yeah!”。后来他把车停到路边,让我和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发现他不时的把脑袋一偏,表示赞同。所以网上说的印度人说Yes是摇头,其实不算准确,我们说的摇头,其实是来回摆动。他们说Yes,表示接受赞同,他们的头只往一个方向动,不是来回的。而且迅速,比较有力。
大约3公里的距离,车费5元人民币。10点半左右,菜市场刚开业。市场面积非常小,总共也就2-300平米。瓜菜蔬果是一个老板的,有5个员工,大约50平米左右。旁边两个杂货店,都在50平米左右,一家手机充值,2-3平米。一家茶馆,几个人在里面喝茶,非常简陋,没有像样的桌椅。茶里面有几种莫名的配料,卖相相当难看,感觉很脏。内心战斗了几次,都没有勇气进去。
瓜果蔬菜的价格,本人有种全球统一价格的感觉。桔子2.6元每公斤,西红柿2.8元每公斤,橙子6元每公斤,柠檬4.8,芋头6.2,葫芦卜8毛。但是菜市场没有肉卖。问来问去,才知道只有大型的市场才有肉卖的。
在街道两旁,到处可以看到牛和猪。这些动物,在街上大摇大摆,似闲庭信步。印度人对他们都相当客气,不追,不赶,不骂,不打,要给他们让路。这些活生生的移动的肉啊,但是很少上印度人的餐桌。
回店吃中饭,碰到两个中国住客。一打听,做生意的。至于做什么生意,始终不透半个字。记得小时后父亲对我说过,我们同村一个做生意的,他去某个地方回来,如果他说那个地方生意不好,就可以做,反之,则不行。他给你的信息都是反向的。呵呵。难怪全世界都被我们玩的不行。逢人只说三分话,古训?古训乎?
餐厅的墙上播放着中央台。我跟老板说换换台,看看本地的。老板说,没有。全部中国的。大家也只看中国的,主要还是玩手机。Wifi的信号一般,相当于国内那种号称10M的,但时不时断网的那种。从老板那里知道,旅店开业2年了,这些都是长住客。他们一天吃两顿饭,中午一餐,晚上6点左右一餐。反正大家要中午才起床。这个节奏,有点像路遥写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中餐后无聊,躺床上。发现卫生间有点脏,让老板打扫。老板叫来一个印度人,一边说“楼上”,一边做出扫地的动作??蠢此鞘怯煤河锝薪涣鳌S《热四美茨ú?,一把像国内公园老人在地上写大字的扫把,到房内打扫卫生。
这个印度人身材祈长,1.8米左右的个子,长得甚至有点帅气。他干活非常认真,我看他在擦卫生间的玻璃,来回像写字一样,一横一横又一横,但是非常慢,似乎要努力写好那一横一横。我对他来了兴趣。
我问他结婚没?问了好几次,用不同的英语方式。因为我的英语发音,那事很农民的,有时连欧美人也听不懂?;撕眉阜种?,才知道他没有结婚。后来还知道他到这里干了两年了。从旅店开业就开始干,那是旅店的元老了。
我用汉语说,哥们,你真的敬业啊。他不懂。从老板那里知道,这哥们700元人民币一个月,从来没有跳过槽。我跟老板说,这个是不是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啊。老板说,还有更低的,有的甚至就是包吃包住,不要给什么钱。老板又说,他们笨,笨的不行,你教他们做饭,教了好多次,还是不会。
我后来看着他在扫旅店后面的小院子,还是那么慢,那么认真。他去喂狗,也很慢,很认真,他和狗在一起,只有目光交流,相当沉默。
我决定换一家旅店,换一家本地人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