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不厌倦
读书买书,我爱去实体书店。所在小城有两家新华书店,如今都空落落地,一天到晚不怎么有人。这大概是网络信息发展的缘故,形势使然,但我对它们的爱从未改变,并且随年岁的增长历久弥新。
推门入店的一瞬,几分从容,几分舒畅,几分焦灼的渴望。轻悄悄地,穿过一排又一排标识清晰的书架,目光从齐整的书身飘飘掠过。取书时小心翼翼象撷取摇曳生香的花束,读书时浑然忘我如欣赏美丽画卷。读入神时,常常是脖颈梗得发酸,腿也胀痛,磨磨蹭蹭地倚着书架。有时蹲下去,蹲到两脚发麻,起来后眼前一阵发黑;有时单脚轮换着撑地稍解解乏;有时就干脆高高举起书本仰脸儿看,全不顾谁正在意我的囧相。有些书粗略浏览大概,有些则读着读着记下页数,下周再来继续?;褂幸恍┦?,似翻来覆去把玩在手的珠玉,实在爱不释手了,就买下来。
有一阵子,每周自书店背回两三本厚书。下了公交还有段路,我丢丢哒哒往家赶。都说书籍能升华人的心灵,可这包沉甸甸累得我肩痛,就犯起胡思乱想的老毛病。想到街市间车水马龙的流量和书店前门可罗雀的冷清,我着实替书店发愁,替里面的员工发愁。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有时候我也拷问自己,是不是跟先前的表述自相矛盾甚至还有点儿杞人忧天。想一想还真不是。首先网上购书的方便快捷我确有亲身体会。一次孩子要买教辅,书店售罄。老师的话全是圣旨。正团团转时,一同事说上当当网啊,网上书又多又便宜,越多越便宜。果如其言,足不出户鼠标一点柳暗花明,两天后书顺利收到,价钱还真不比书店贵!至于我因何如此痴迷实体书店,仅从个体偏好的角度来讲,我其实是喜欢这置身书海墨香拥趸的文雅氛围。这书店就像自家里一个大书柜,每卷书每页纸每一回章节和段落的文字都可以亲手摸到。那些文字的肌肤好细腻;会呼吸,有温度,争抢着拉你的手亲近你,袅娜多姿的体态动人心弦。这道理或许跟女人买衣服如出一辙。我不爱网购,空有一张华丽图片,纵使底下好评如潮终归都是别人的感受。总觉得要先拿到手上掂量掂量,摸摸料子质地,试试尺寸大小,听一听闺蜜七嘴八舌的议论,心里头才够踏实。这或许是年龄的事儿,这或许是认知的事儿,但我以为多半还是跟脾性相关,习惯使然,性格使然,我这人就图个踏实。
细算起来,我敢说有二十年几乎每周我在这个地方进进出出乐此不疲。每一回我怀揣念想翩翩而来,它总备好了各式大餐慷慨待我。二十年时间,人生不长,但那若是青春年少向中年不惑的转折呢,若是人生最初的遇见和最后分离呢!
与好书为伴,青春无悔。年少时热爱汪国真的诗。譬如当青春的风帆已然涨满,生命却为何一再徘徊?这压在心底问不出口说了怕人嘲笑的羞涩的结,《年轻的潮》就有勇敢的答案?!安宦鄯缣旎故怯晏靯如果翅膀已经准备好|不论生命还是毁灭|如果勇气比死神还要高”;“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生活的真诚与坦荡,生命的尊严和尊重,理性节制跟跨越思考——每首诗都是悬壶济世的处方良药,是引导我绕过多少暗礁险滩的神明的灯,它曾是多少青年学友惜别之时的励志赠言!诗人不在,诗作长存。本月到书店,专意重读汪国真,依依如往昔一样动情。我还温习了海子。我还想若海子遇见汪国真,会不会少些生命的纠结,更多些打败生活的魔力?
头几年,我读战争的史书较多。主要有《二战全史》,《甲午战争》,《朝鲜战争》,《美菲战争》等。读不同版本,著者国籍不同,所持政史观点不同,表现在对事件记叙的遣词用句以及历史评价方面,各有侧重,各有褒贬;孰是孰非,需要理性对待,辩证思考。这对于开发读者思维的广度深度,全方位开拓视野,裨益多多。
近期新买的书大致有:《中国,被遗忘的盟友》,《太平洋上的大国争霸》,《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等等。其中《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对时下全球各类政经话题都有独到见解,篇幅短小精辟,评述观点一语中的,令人耳目一新,是我最喜欢。
虽然,读书的类别科目因人而异各取其好,但我以为国人必读国史。咱们炎黄子孙必须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尤其象《史记》,《东周列国志》,《左传》,《三国志》,《两晋南北朝史》,《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之类,需要常读。书读百遍而其义自见,融汇史书中絮絮叨叨的记人叙事,提炼后离析出来的往往是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大道理。
时间,使我们肉身奔走衰老,历经万般苦痛滋味并深陷其中;而读书让你思想跑步,为你平添一双慧眼洞开世界,教你认得清,想得开,人,生活得自在。因而当我发现自己的爱好带动孩子效仿,发现他也常常出入书店时,我由衷地高兴并给予资金支持。他有一个单独的红房子分格柜,幼时塞满玩具,如今挨挨挤挤全是书,象《疯狂科学》,《希特勒的脸》,《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等。这些书我也常借来读,常常因为弄皱了书角被他埋怨。
搬家时最发愁就是安置群书。思来想去,决定把储藏室做成满墙书架。我原想里面放张球桌。不过健身可在户外,书这么娇贵的东西容不得半点儿委屈。
我以为就是这个理儿。(2015 ,6 )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信纸虽泛黄真情永留痕
下一篇: 雪.水.人